【摘要】社區新聞在我國逐步興起,有競爭潛能也有著發展的不足。本文在分析社區新聞在如今報業競爭中的突圍潛能,并從國內社區新聞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索如何做好社區新聞,真正發揮社區新聞在報紙競爭中的作用。
【關鍵詞】社區新聞 現狀突圍
一、社區新聞的艱難起步
國外的社區媒體已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而我國直到2001年,深圳《南山日報》創立,首次打出“社區報紙”的旗號,隨后又出現過如《巷報》、《華夏時報》等社區報紙。這些報紙曾有過蓬勃的發展,但都因各種原因而夭折。概而言之,目前我國社區新聞的發展可分為兩種路徑:
其一,大眾化媒體的社區化轉型。這種發展路徑即傳統大眾主流報紙增開社區版。以北京《法制晚報》為例,2005年2月22日《法制晚報》將北京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大社區,并按照這樣的社區劃分來建構版面。隔天,該報發表了一篇普普通通的社區訃聞,受到熱烈的回應,從此拉開了北京社區新聞競爭的大幕。同年,《新京報》、《北京娛樂信報》、《北京晨報》、《北京晚報》的社區新聞先后涌現。①隨后,上?!缎旅裢韴蟆罚瑥V州《南方都市報》、《新快報》,四川的《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等各地都市報紛紛開設社區新聞版塊。此類新聞版塊聚焦于市民的街談巷議、平凡人生、物業維權、家居敲門、鄰里故事等題材,將新聞植根于老百姓的三百六十五天柴米油鹽身邊事情,大受社區居民關注。
其二,社區報紙在大城市的試水。繼深圳《南山日報》由于政策原因被關閉后,長春《巷報》和長沙的《東方新報》也在“社區報”上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但都以失敗告終。業內人士分析其失敗原因為“純粹只是一種‘概念先行’,以這個特別的理念來吸引讀者和業界的注意,而實際操作與真正的社區報還存在著距離?!雹诔酥猓梃b國外社區報的辦報經驗,社區報在長春、長沙兩地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兩個城市并不具備辦社區報所需要的城市化程度和社區化發展程度。
從各地報紙常駐社區版的受歡迎程度及各類社區報紙勃興的發展態勢來看,社區新聞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具備了生存潛能,并有可能是傳統報業發展的新方向之一。
二、社區新聞有助于報紙突圍
如今報業面臨著原有受眾市場不斷被新興媒體分流,同時難以找到創新點來俘獲新的受眾群體的困境。社區新聞的應運而生,在這一激烈競爭中顯示出不容忽視的競爭力。
社區新聞是指對在一定區域內,新近或正在發生的文化觀念、行為規范、風情民俗等變化的事實的報道,它已成為“地域性的群眾精神快餐”的代名詞。③社區新聞的競爭力可體現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打破報紙同質化僵局。社區新聞的新聞資源根植于草根、覆蓋面廣大,有助于打破傳統報紙同質化僵局。社區新聞的操作方式為:將報紙的覆蓋范圍和目標市場按一定的地理區位劃分,并派記者常駐相應社區,以社區劃分來安排次日版面。如此一來,報紙不僅加強了底端新聞的采集,使其報的新聞線索、新聞來源發生很大的改變,還彌補了“跑口制”對下層新聞覆蓋不足的缺陷,豐富了版面使報紙擺脫同質化僵局。
第二,針對性鎖定受眾,占領受眾市場。社區新聞順應了社會發展中的城市化、社區化趨勢。我國的社區形式隨著國家進步悄然變化,從改革開放之前的“單位大院、機關大院、部隊大院”等轉化為更具有社會性的多元化社區,提升了社區居民的感情認同和心理歸屬感。④而處于社會性多元化社區的居民,對其所在社區有著感情認同和心理歸屬感,對相同環境下的學習、工作、醫療、教育、娛樂、安全等相關方面的信息有著共同的需求。因此,社區居民這一群體是社區新聞最直接與潛在的目標受眾。社區新聞在城市化、社區化的過程中應運而生,有針對性地鎖定受眾,有目的地采集社區新聞網羅受眾群體,這在報紙的受眾市場競爭中有著重要作用。
第三,貼近受眾,增加受眾認同感。社區新聞特定的地區劃分,拉近了報紙自身與特定區域的聯系,增強了讀者對報紙的歸屬感。對社區受眾來說,社區新聞的平民視角和內容取材有很大的貼近性,鮮活的社區新聞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社區新聞對社區受眾有著很大的新聞價值,能吸引并影響受眾?!稄V州日報》曾描述一市民看到社區報紙的情景——廣州市雅樂居花園業主楊小姐剛拿到報紙,立刻驚喜地叫出聲來 “媽媽,這是我媽媽”。由此可見,社區新聞聚焦社區里老百姓的身邊事,包括社區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區人物、社區糾紛、社區事故、社區活動、社區通告、社區趣聞,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新聞的視點最直接地對準普通百姓,真正地報老百姓所想。
三、現階段社區新聞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路徑
打破新聞同質化、針對性鎖定讀者、最大程度貼近受眾是社區新聞具競爭力的三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社區新聞,在報業的殘酷、激烈的競爭中突圍出來,必須認清社區新聞現階段發展中的問題,有的放矢,才能發揮社區新聞的優勢,做好社區新聞。
1、現階段社區新聞存在的問題
首先,社區新聞有概念而無實質,弱化了報紙與社區受眾的情感關聯。報紙打出“社區”概念,卻未能做出真正的社區新聞,表現為:一方面機械地將非社區新聞放置于社區新聞版面,如《法制晚報》在2010年3月26日B06社區·西部版,報道的《150件圓明園文物將進行修復保護同時向全世界招募志愿者》,這其實是一則時政類消息,卻冒“社區”之名進入社區版,此類消息并不能建立報紙與社區受眾的情感溝通,有名無實。另一方面,將社區新聞混雜在民生、社會新聞版面,未能凸顯社區新聞的優勢,反而“弱化新聞發生地作為‘社區’的概念”⑤。民生、社會、社區新聞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平民視角,民生內容、平民話語,但民生新聞≠社區新聞,二者之間有著許多不同點。社區新聞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打出“社區新聞”的概念的確可以吸引眼球,但如果行“社區”之名,卻名不副實,最終必將難以維持。
其次,深陷家長里短的瑣事報道,未能建立社區新聞的品味。目前社區新聞大多被誤讀,即社區新聞是新聞價值低的新聞,是社區里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如《南方都市報》《廣州讀本》社區的《麗江最老“鵝街坊”病了!業主和物管齊為這只大白鵝尋訪“鵝醫”,獸醫今日將上門診治》,簡單的事件消息,就事論事,更遑論影響力。社區新聞平民化視角、市民化語言,簡單通俗化不能因此而流于通俗、缺乏新聞品味。
再者,社區記者職業化隊伍尚未真正形成。社區是最貼近讀者的,是新聞事件的高發區域,是新聞媒體源源不斷的新聞寶庫。但目前由于社區記者的業務素質不高,并未真正形成職業化社區記者隊伍,社區新聞并未呈現出它應有的新聞價值與新聞品味。很多社區記者認為社區新聞就是社區里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并無多大的新聞價值而言,采寫時并不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探尋,因此新聞只能是泛泛而談;同時缺乏敏銳的新聞觸覺與“以小見大”的新聞敏銳度。社區是一個新聞線索的寶庫,記者“既可以從區域內部各部門拿到跑口記者遺漏的硬新聞,也可以在自己的社區內找到重大新聞的市民落點”。⑥社區內的事情雖小,但如何從小的事件中引出大的新聞,這最考驗社區記者的業務能力,就目前而言,社區記者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2、加強社區新聞的幾點建議
第一,要厘清社區新聞概念,樹立社區新聞品牌。做好社區新聞必先厘清社區新聞的內涵與外延,只有這樣才能采編出不同于民生、社會新聞,不混雜時政、綜合題材的社區新聞,還社區新聞以真貌。
第二,社區記者要真正深入社區,適當進行新聞策劃,提高社區新聞品味與競爭力。社區新聞要突出其針對性、服務性,真正為受眾所需。社區記者要為社區受眾提供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要從他們身邊小事、市井人物出發,寫出對社區老百姓有著一定影響,真正為他們所需要的有品位的新聞稿件。適當地進行新聞策劃,針對社區中的典型、有較大關注度、較大影響力的事件運用新聞手法,進行多層次、多角度、連續、系列性報道,提高社區新聞的競爭力。
第三,社區新聞要尊重并報道社區文化,牢固與社區受眾的情感紐帶。共同的文化有助于構建社區受眾對社區的心理認可與歸屬,因此社區新聞在爭取受眾方面應該積極進行社區文化的構建,利用自身媒體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報道、組織構建社區文化,塑造社區文化氛圍,加強與社區受眾的情感交流。此外,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特色的文化,記者要尊重和著力表現居民對所屬社區的認同、熱愛、依戀的思想及其心理感覺和社區意識。最大程度地貼近受眾生活與需求是社區新聞的最大特色之一,因此維系于社區受眾的情感紐帶是做好這類新聞的關鍵。
最后,要逐步有意識地培養社區讀者的公民意識。社區新聞不應只滿足鎖定穩定的讀者群體,更應該發揮社區新聞的優勢,培育一批熱衷社區事務,能夠積極關注、參與、討論甚至影響社區事務的公民。唯有如此,社區新聞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佗蘩跤癯浚骸渡鐓^新聞報道指引》[M].新華出版社,2010:50-51、27
?、谥x薇娜、孫琦琰,《中國第一張社區報為何兵敗長春》[J].《傳媒觀察》,2006(4)
③徐杰、胡慧霞,《社區新聞服務功能淺析》[J].《新聞實踐》,2008(6):51
④周瑞琴,《現代公民社會視野下的社區新聞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輳垥x生、鐘之靜,《社區新聞的生成背景與采訪模式》[J].《中國報業》,2007(12)
?。ㄗ髡撸呼?br/> 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09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