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芙蓉姐姐,從一名普通的大眾到紅遍全國的網絡明星。有人認為這種現象是網絡用戶素質不高的反映,也有人認為這是網絡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無論它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從傳播學角度來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研究。
【關鍵詞】芙蓉姐姐 網絡輿論 網絡事件
2003年底,芙蓉姐姐開始以游學清華、北大的邊緣人身份在北大未名論壇、水木清華BBS發貼。尤其在2004年,她通過水木清華BBS發表大量照片,名人效應迅速被網絡擴散放大,進而被平面媒體相互報道。芙蓉姐姐開始從一名普通公眾轉型成網絡明星出現在網民的視線中,成為輿論的焦點。
芙蓉姐姐原名史恒俠(據說也叫林可),其人最早出現在水木清華、北大未名和MOP網站上。之前是清華考研大軍中的普通一員,經常在網上貼自己的照片,并發布出一些自戀的語言,吸引了很大一批網民的注意,成為了網絡上人氣火爆的紅人,因此被稱呼為芙蓉姐姐。芙蓉姐姐連續3年笑傲百度搜索風云榜冠軍,更是被各大媒體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一、網絡輿論的生成
1、定義
目前人們對輿論的定義不一而足。美國報業巨子、輿論學的奠基者——沃爾特·李普曼在其著作《輿論學》中寫道:輿論基本上就是對一些事實從道義上加以解釋和經過整理的一種看法。劉建明在《基礎輿論學》中提到輿論是顯示社會整體知覺和集合意識、具有權威性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喻國明在《中國民意研究》中指出輿論是社會或社會群體中對近期發生的、為人們普遍關心的某一具有爭議的社會問題的共同意見。綜合以上幾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