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深入發展的轉型期。特別是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經濟不僅面臨嚴峻的形勢與挑戰,而且經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因素更加突出。從事經濟新聞的報道工作,需要緊跟經濟步伐,加倍學習和鉆研,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與節奏。對經濟新聞的報道,應不滿足于表象,側重分析性報道,力求透過現象把握本質,能夠提供具有借鑒性、前瞻性觀點。
【關鍵詞】經濟新聞 經濟報道 縱深化
同社會新聞等一些新聞相比,應當說經濟新聞的采寫要求更加專業。記者需對諸如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剩、股票市盈率、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等這些經濟概念有個比較清楚的了解,這是經濟新聞得以深入的前提。它也提醒從事經濟新聞報道的記者加強學習的重要性。在經濟新聞的報道當中,固然需要那些報道“是什么”的短訊、快訊,但是更需要報道“為什么”、“將會怎樣”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在新聞“條口”里,經濟新聞是最適合于分析性報道或深度報道的門類之一。經濟無小事,它直接關系到百姓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與民生息息相關。每斤糧食、每度電即使漲價一毛錢,也會影響到廣大百姓的生活。所以,作為一名經濟記者,要善于把經濟新聞做深、做透,而不是只會做表面文章。
將經濟新聞報道縱深化,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國內與國際宏觀經濟的走勢,了解并熟悉國家與經濟有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跟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國經濟之間的關聯度也進一步提高。這對致力于經濟報道的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光不再局限于國內,還要放眼于世界。美國的次貸危機不僅會影響到其自身的經濟,同樣也會影響到中國和他國的經濟。美國作為中國商品出口的大國,美元的貶值或經濟的衰退,都會直接影響到今后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世界經濟的走勢。全球糧價上漲、石油價格上漲,同樣會波及中國。我們的生產企業、出口企業如何應對?國家對于出口加工企業稅收的調整、政策的改變等,這些問題經濟記者都需要作出迅速反應。這些都需要記者緊跟形勢變化,不斷消化、了解,在經濟動態發展過程中“吃透”國家方針、政策的主要精神,把握經濟大勢,報道相關新聞才能做到高屋建瓴。
經濟新聞報道縱深化,還要善于進行數據分析。經濟的數字、數據是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能直接反映出國計民生、行業、企業運作的好壞與否。數據分析是經濟新聞最重要的事實支撐之一。善于利用數據分析,也是經濟新聞記者的基礎性工作,經濟記者要熱愛并鉆研它,要培養以分析數字、數據為樂的職業習慣。數字、數據也是經濟新聞報道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關鍵素材。報道經濟的記者,不能一碰到數據就頭疼,連自己都云里霧里,搞不明白,就很難給別人提供有說服力的事實依據。從某種程度上講,數字、數據分析是撬開經濟秘密的一把鑰匙。不過,它們畢竟是枯燥的,引用要恰當與適當。否則適得其反,變成令人厭煩、費解的堆砌。尼爾·T·加文在《經濟、媒體與公眾知識》一書中指出,“經濟對大眾性報紙來說是一個干巴巴而且困難的領域,需要繁復的解釋和闡明相關的環境,必須想方設法把人們普遍認為困難、枯燥并且需要復雜技術解釋的事件處理得生動,而且對一般的和漫不經心的讀者具有吸引力?!逼D深并不是經濟報道深度化的必要代價,堅持口語化寫作是新聞寫作同樣也是經濟新聞寫作的不二法門。經濟新聞的專、深、透,在表達方式上一樣應該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經濟新聞的分析性報道為報道的與眾不同打開了充分的空間。在當前我國的經濟報道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盲目跟風的情況。不少記者缺乏自己的獨立見解,缺乏冷靜的思考,只會跟風報道“明星”企業和新聞人物,導致了片面報道的產生,也造成了很多失實和難以彌補的負面效果。如2010年7月,新聞界對李途純和他的“太子奶”集團資不抵債即將破產的報道。對該事件,媒體大書特書;而就在此前不久,同樣是這些記者還在盲目歌頌和夸贊。這樣自相矛盾報道的例子還有很多。透過現象見其本質,不要為各種表象所迷惑,要善于捕捉經濟現象變化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具有成熟的認知力、審慎的態度和清醒的頭腦。
將經濟新聞報道縱深化,要不斷提高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并在事實基礎上,敢于下判斷,提供前瞻性觀點。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熊貓電子牽頭在南京召開彩電業峰會,會議主要議題是:因彩電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不斷下降,采取價格聯盟維持行業利潤。參會彩電企業承諾將根據價格協議銷售產品。如何報道這則新聞?首先要有個最基本的判斷,就是價格聯盟符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且具不具有合法性?再者,價格聯盟能否順利實行?在現場,記者要善于觀察。參會的國內彩電企業共有九家,是當時國內彩電業的幾大巨頭,然而被稱作國內彩電業“老大”的四川長虹卻缺席。這么重要的會議長虹不可能不派代表參加,這是怎么回事?除非是不愿意加盟,也就是不愿接受所謂的價格協議。如果長虹拒絕接受,那又意味著什么?基于這些推斷,通過采訪物價部門,進一步了解價格聯盟的合法性。得出企業之間通過價格協議壟斷市場價格的行為是不合法的結論,這一結論通過采訪相關法律專家同樣得到印證;對四川長虹的采訪,則進一步證實長虹不執行價格聯盟的立場,長虹方面表示繼續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為了使判斷的事實依據更充分,記者還要采訪沒有參會的其他一些企業,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彩電價格聯盟注定破產。經過細致縝密的分析,采寫出的新聞才更有份量。
經濟新聞的分析性報道要求具有前瞻性,它區別于以傳遞經濟信息為目的的一般經濟報道,也是受眾的深度需求。經濟現象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對其走向作出前瞻性的分析,受眾或者會錯失良機,或者在突如其來的經濟事件面前不知所措,甚至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經濟報道的前瞻性要求記者對經濟現象未來可能的走向,有科學精神和敏銳的直覺。前瞻性的基礎是對經濟現象的歷史和現狀的客觀分析,前瞻要做到盡可能的準確,就離不開科學精神。前瞻性也是長期經驗積累的產物,記者因有豐富的經驗往往會有準確的直覺。這兩點都是預測的先決條件。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媒體當然不可能作出何時金融危機爆發這樣的精確預告,但引發爭議的是部分媒體缺少前瞻性的分析報道,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嚴重影響不是估計不足就是過于樂觀。
?。ㄗ髡邌挝唬航K經濟報社)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