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一個推崇創新的時代,電視新聞事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個新的形式,那就是電視新聞平民化。平民化是媒體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必然結果,近幾年來各地電視臺已經紛紛模仿,辦起了自己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民生新聞里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影響和制約著中國民生新聞的健康發展,我們應清醒地看到,民生新聞目前應該有更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
【關鍵詞】收視率 民生新聞 電視新聞
一、民生新聞概述
從2002年1月1日江蘇電視臺的《南京零距離》,到2003年7月23日安徽電視臺的《第一時間》,從2004年6月27日山東電視臺的《民生直通車》,到2004年7月12日海南電視臺《直播海南》……現如今,貴州、吉林等地又要推出各自的“民生新聞”欄目。似乎所有的新聞欄目,只要沾上了“民生”的邊,就好像占領了新聞高地。在報道內容方面,“民生新聞”注重報道貼近受眾的動態新聞,在題材內容上為普通民眾著想,體現了新聞價值取向的變化;從傳播模式來看,確立了從以傳者為中心向以受眾為中心轉變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將話語權交給廣大的觀眾,給了公眾發表真實言論的勇氣與機會,彰顯民生新聞的親民傾向;從報道語言上看,新聞節目主持人盡顯個性風采,在節目中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從傳播方式來看,民生新聞借助現代電子科技的手段,不斷增強節目的豐富性、開放性、參與性和互動性;新聞內容本身所包含的新奇、欣喜、傷痛、憤慨都可以在他們身上得到體
現。因此民生新聞的收視率一再攀升。
二、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
1、報道面狹窄,信息負面
從現在播出的某些民生新聞節目中,可以看到“民生”的概念往往被理解得狹窄化,節目中都是一些生活瑣事,有的為了提高收視率,節目和版面中充斥強奸、盜竊、殺人放火等犯罪案件,把媚俗當通俗,不加選擇地將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為報道的重點,把名人軼事、凡人趣事、犯罪行為、花邊新聞等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多個新聞只是停留于單獨地報道單個事件,不能帶給人們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形式大同小異
有很多的電視臺為了追求較高的收視率,會讓電視觀眾或新聞線人提供新聞線索或有關視頻以獲取報酬,這就導致他們會把同一條線索發給不同的電視臺。從報道效果看,同樣一個現場,同樣一條新聞,只是不同電視臺去報道,沒有任何的新意,只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因此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新聞瑣碎化。“新聞瑣碎化,是指媒體沒有刻畫出日常生活空間背后深刻的真實,從中展現出百姓生活的精神力量,使受眾看到一種人生,一個民族蘊積已久的精神之光的閃爍,而是為了報道日常生活事件而報道日常生活事件,只從表面做文章,追求報道的故事情節和細節,卻不去考慮故事何以成為故事”②。這樣的民生化路線實際上是以消費主義立場替代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