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網融合是指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和電信網的融合,它對于廣播電視系統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其中的關鍵問題就是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本文嘗試從電視節目互動形態的轉變、傳播形態的轉變、創作理念的轉變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希望能夠從中探索出電視節目形態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三網融合 電視節目 形態轉變
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和電信網的三網融合隨著一系列政策的相繼出臺而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首先它促進了信息一體化建設,改變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方式和資費標準;其次是在此技術融合的基礎上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運作方式、人才分配、產品的呈現樣式以及特點的改變。而在此次改革中,廣播電視系統如何應對這一機遇和挑戰,以及網絡電視的發展方向,都是值得關注和重視的課題。討論這些話題所關注的一個中心問題就是電視節目制作,而在電視節目制作中,除了人才的優勢互補,技術的平臺拓展和政策的包容開放之外,一個值得討論而且大有可為的地方就是電視節目形態的改進。
關于電視節目形態的界定,不同的論著里說法不一。孫寶國在《關于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中的定義是“電視節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個性化拓展,亦即由電視節目的形式、內容、氣質和神韻構成的電視節目設計模板”。①它不是對內容的簡單概括,也不只是對形式的刻板描述,而是結合了一個電視節目方方面面特點的抽象概括。此外,在這里所提到的“電視節目形態”,不只是廣播電視系統中的電視節目形態,也指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以及在各種新媒體上所衍發出的類似的影像節目,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節目形態。
無論是新的科技革命、傳播模式還是機構政策的轉變都會對電視的節目形態產生重要的影響,三網融合會在傳播觀念、創作理念、受眾角色、形.式與內容的相互嵌套等方面給電視節目帶來新的變化,而這些新的變化將對電視節目形態產生直接的影響。下面就從互動形態、傳播形態、創作理念等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電視節目互動形態的轉變
電話參與、演播室現場參與、短信參與等都是觀眾與電視節目之間的互動,而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受眾與制作主體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電視節目的互動形態也有了新的變化。
其一,節目內容上的參與。上海電視臺有一個節目叫做《幸福魔方》,是一種真人體驗式的談話節目,主要是針對嘉賓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現場調解和心理指導。在這個節目中,主持人針對嘉賓所提出的兩種相對立的觀點,現場收集網上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并且專門設立一個屏幕叫做“九宮格”,里面呈現出了九位網友的圖像,并可以通過導播的切換讓不同的網友一一發言。在這里,網友既是節目的受眾,又是同主持人和嘉賓還有現場的心理醫生處于同一地位的節目主體人物,是節目內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類似于這樣的例子,在談話節目、游戲類競猜節目中已經被廣泛的應用。而在新的技術條件和機構體制下,這種形式將更容易實現常態化。
其二,節目制作中的參與。這種參與體現在節目制作的前后對與節目相關的活動的參與。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呈現的是傳統的現場觀眾、主持人和嘉賓的方式,但節目的整個制作過程與網絡和手機的互動緊密相扣。首先辯論話題公布在該節目的論壇上,讓大家選擇話題,并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贊成與否等,并且這種網絡討論和發表觀點是伴隨著節目從選題到制作到播出一直在延續的一個過程。這種參與性比普通的讀者來信、電話短信回聵速度更快,參與力度更強,而且使參與者形成了一個圈子,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互相分享觀點,并且可以直接及時地對電視節目的內容產生影響。此外,普通人通過DV攝錄身邊發生的事件,直接上傳到網絡上,構成電視節目,也可以理解為對節目制作的參與,這種方式在新聞性和娛樂原創節目中尤其突出。
其三,信息檢索與選擇的互動性。傳統意義上的電視節目是線性播出,以傳者為中心,受眾呈輻射狀圍繞的過程,但是在三網融合的時代,這種傳播結構將徹底反轉。網絡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存儲和檢索功能,受眾能夠根據自己興趣自由選擇,在選擇后觀看的過程中,完成了電視節目傳播的意義表達?!凹瓤s短了信息傳播渠道,刪減了信息周轉環節,也讓受眾從被動接受到可以主動選擇獲取信息,甚至參與信息傳播”。②
二、電視節目傳播形態的轉變
1、頻道概念的演化
傳統意義上,電視節目是以某一個頻道為依托的,節目形態與該頻道所代表的理念相一致。而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分眾化和專業化并不是以頻道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那么頻道概念下的電視節目還具有對不同分眾的適應性嗎?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某某社區電視節目,某某論壇電視節目。未來的媒介形態將更加傾向于個性表達和專業分眾的發展趨勢。這就勢必會使得電視節目的傳播形態也具有同樣的特征,主持人的選拔恐怕不再以學識和形象為基礎,而是以專業背景和獨特的興趣點為基準。整個節目的包裝也將以所在社區或論壇的整體形象為依據,大到主持人、臺標、形象宣傳片,小到電視畫面的文字、語言、聲樂、色彩都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形式美感,同時具有獨特性。
2、介質的融合
在媒介形態里,有不同的介質劃分,比如說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等。介質不同,那么媒體的表現形態、特點、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和盈利模式等等都不同,但同時形成大量的人員和資源浪費,造成信息的爆炸和泛濫。全媒體時代,不同的介質之間互相滲透融合,從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不同媒體人員間的合作,催生出了具有新形態的電視節目,可以在一個傳播渠道上展現多個傳播介質的特性。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電視讀報節目,《朝聞天下》、《馬斌讀報》等等,是屬于電視與報紙的融合?!半娨曌x報類節目集中報紙、電視兩大媒介之長,豐富節目信息量。在報道事實之外援引觀點增加報道深度。是對電視媒體自身理性與深度不夠、新聞資源不足的補充,同時也拓寬了新聞視野”。③《超級女聲》則是電視與手機融合的一個典型例子,通過觀眾的短信支持來決定節目里選手復活的可能性,是電視節目的一個新形態。跨媒介融合會催生出電視節目的新形態,而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跨媒介具有了更強的可操作性,已有的五種介質進行兩兩相加或者三三相加,任意一種組合方式都會形成一種新的電視節目形態,其可創新的空間一目了然。
3、傳播層級觀念的消解
在傳播渠道上,我國的廣播電視是有層級劃分的,分為中央級、省級、地方級和區縣級。不同的層級結構因為覆蓋范圍的不同和所處的定位不同,在電視節目形態設置上有所區別。但是在三網融合時代,不管是在哪個層級的電視臺都可以放到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傳播,那么過去電視節目形態中所固有的文化和地域特征會因此而慢慢的消解。
層級觀念的另一個方面是時段劃分。三網融合所帶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電視節目不再以一個線性形態呈現,而是以檢索和點播為主要的觀看方式,那么過去所說的黃金時間、早報時間、晚間電視劇時間等等這些概念可能都會消解。這種消解帶來的影響可能不僅僅是對于廣告,對于那些按照時間段特點來安排重要性和趣味性編排節奏的電視節目也具有同樣的影響。一個節目播出的時段對于電視節目的形態來說很重要,而現在觀眾在某一個時間選擇觀看什么節目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這就要求電視節目的制作者在設計節目形態時可能就要拋棄過去曾作為形態設計依據的時段概念。
三、電視節目創作理念的轉變
電視節目的定義是電視臺各種播出內容的最終組織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電視傳播的基本單位,通常是以聲音和圖像信號作為傳播內容的載體。傳統意義上的電視節目是指在電視上播出的,觀眾能夠直接看到的一個完整的視聽作品。而為了制作這一視聽作品之外的前期籌備,以及在后期剪輯中所放棄的素材內容,都不能成為電視節目的一部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是觀眾所不能接觸到的,不屬于傳播內容的一部分。
但是現在新的節目形態的各種嘗試,都在試圖打破一個節目制作過程中部分資料只能為少數制作者所擁有的局面。某些網絡電視節目的選題和所邀請的嘉賓,通常都會在網上列出備選,然后根據網友的意見來確定最終的選擇,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觀眾與節目的互動,也讓觀眾實時了解到了一個節目制作的完整過程還有編輯者在其中的創作理念。還有一些節目播出后網友們在論壇上的討論,以及制作者在網上上傳的一些節目中沒有用到的音頻和視頻資料,甚至是有關這一話題的相關新聞、博客地址的鏈接等等。網絡的無限性極大的擴展了原有電視播出的表達空間。
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被打破了,有關一個電視節目的所有資料都能成為傳播過程的一部分。此外,網絡的多媒體特性以及多窗口、非線性鏈接同時呈現的特點,使得電視節目的內容表達不再只是音視頻,而是結合了文字介紹、圖片說明、相關新聞鏈接等多種媒介形式的共同呈現。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與網絡還有電信部門的人員合作,勢必會表現在節目內容上的融合,未來的電視節目形態將會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形式上更加多樣,表達上更加自由開放。電視節目將朝著全面和深入的方向發展,而電視節目創作觀念的轉變勢必會帶來電視節目形態的深刻變革。
三網融合背景下的電視節目,不是簡單的將傳統的電視節目直接復制到網絡或者手機上,網絡的備份候補能力、打包集合優勢、非線性組合優勢以及手機的便攜性和伴隨性特點,都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電視節目形態,這并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為只有在融合中產生新的形態才會帶來新的生產力。
參考文獻
①孫寶國,《關于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現代傳播》,2007(2)
?、谕蹰L瀟,《論網絡電視對傳統電視傳播模式的影響與改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11)
?、蹚埥?,《電視節目形態發展中的融合現象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5)
?。ㄗ髡撸褐袊鴤髅酱髮W電視與新聞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2010級研究生)
實習編輯:易高陽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