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Q大戰360的事件引發了中國互聯網的又一次網絡大戰,同時也引發了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危機。本文通過對3Q大戰的分析得出互聯網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并以“3S原則”為基礎為其他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危機管理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3Q大戰 網絡時代 互聯網企業 危機管理
從2010年1月25日起,騰訊公司就挑起事端,強行推出了一款安全領域的軟件即“QQ電腦管家”。并且在安裝過程中并未出現任何提示信息。這一安全軟件的功能與360相似。隨后360公司發布“扣扣保鏢”,聲稱能保護QQ用戶的隱私,并能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卸載QQ不必要的功能。然而這些功能,正是騰訊用以盈利的基石。
隨著騰訊與360公司之間的口水戰戰事擴大,雙方都將對方告上了法庭。同時,雙方向自己的用戶發送彈窗,爭取最大的輿論支持。騰訊與360的戰爭到達白熱化階段。
在相關部門的干預下,“3Q大戰”也進入尾聲。360公司召回了360扣扣保鏢軟件,同時騰訊也恢復了webQQ的登錄。QQ同360也恢復了兼容。
一、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危機及其傳播特點
互聯網企業的側重點是網絡世界。基于互聯網企業的特殊性,互聯網危機也就有別于傳統企業的危機。那么何為網絡企業的危機呢?即指互聯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緊急的或者困難的關頭。誠然互聯網企業的危機同樣具有傳統企業危機的特點,但是互聯網企業的危機傳播自身的特點也不容忽視。
(一)無可比擬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互聯網傳播的最突出的特點。網絡的運用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這使人們能夠更加迅速的了解到周邊發生的事情,并且能大大減少事物在傳播途中的衰減和失真。
在QQ大戰360事件中,360公司發布“360隱私保護器”軟件,在第一時間內向用戶告知了QQ涉嫌窺探用戶隱私。騰訊也利用其便利條件向1億多在線QQ用戶大規模發出信息稱“被某公司污蔑窺探用戶隱私”。這些信息用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得,而非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發布而獲得的。隨后騰訊所發出的至廣大QQ用戶的兩封信都是通過郵件或彈窗直接發布給廣大用戶的。省去了第三方的傳播者,使得信息更加快速準確。
(二)用戶的高度參與性
“用戶是上帝”這是互聯網的生存法則。與傳統媒介相比較,互聯網是用戶驅動型網絡。用戶是互聯網的使用者和服務對象,同時也是互聯網的開發者和服務提供者。在網絡傳播中,傳播者和受傳者是完全處于平等的地位,不僅可以意義互換,而且受傳者可以成為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是受傳者。因此,用戶可以高度參與其中而不受任何限制。
當3Q大戰爆發后,網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其中。例如:網民通過各大社區網站發布帖子以及跟帖來關注事件的發展和評論該事件。在天涯社區里搜索“QQ大戰360”找到相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