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奶粉門”事件入手,以新浪網、人民網、天涯論壇、網易博客四大網站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報道數量、信息側重等特點的分析來探討我國網絡監督的特點與不足。本文認為,政府應不斷加強正確的輿論引導,而網民則需不斷加強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才能使網絡監督這把“雙刃劍”用到好處,用到實處。
【關鍵詞】“奶粉門”事件 網絡輿論 輿論監督
從“大頭娃娃”、三聚氰胺、“性早熟”到“皮革奶”等一系列“奶粉門”事件中,普通民眾如何獲知這些信息、通過何種途徑來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網絡媒體無疑在這一過程充當了“信息快遞”和“出氣筒”的角色,給受眾提供了互相交流意見的“公共領域”,通過網民的信息反饋,形成輿論,進行網絡監督。本文重點分析了新浪網、人民網、天涯、網易博客這四大網站中關于“奶粉門”事件的相關報道,通過對這些報道的特點、側重方向等方面的分析,從而“窺一斑而知全豹”,探求網絡監督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以新浪為代表的商業網站:信息量大,涉及面廣
“新浪”作為中國四大門戶網站之一,日瀏覽量更是突破7億次,是商業性網站的代表。在“奶粉門”事件中,“新浪”通過轉發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報道以達到信息的及時傳播,受眾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通過互聯網對信息進行靈活反饋從而更好的進行輿論監督。
1、報道信息量大,信息來源豐富
筆者在新浪網頁中輸入“奶粉門”字樣進行相關新聞搜索,得到了245條有關“奶粉門”的報道,時間跨度從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其中,2004年相關報道1篇;2008年最多,為162篇;2009年和2010年分別為27篇和55篇,足見其信息量之大、報道持續時間之長。從信息發布的時間來看,僅2008年9月12日一天新浪就轉發了6條關于三鹿奶粉污染事件的報道。不難看出,相比一般紙質媒體,網絡新聞的消息發布時間間隔較短,更新快,因此受眾在短時間內了解事件發展動態、整合信息,并通過留言、評論等方式進行反饋,對“毒奶粉”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網民的聲音不僅表達了廣大老百姓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更流露出對有關部門監管的不滿和對其職責的拷問。
2、報道涉及面廣
除了在內容上涉及有關“奶粉門”事件的緣由、經過、發展外,從《奶粉門引發代言門 與其受指責不如說明星也是受害者》(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11:06 體壇周報)、《上海市民憂心奶粉質量 85%受訪者支持母乳喂養》(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10:23新聞晨報)等文章看出,新浪更進一步關注到了母乳喂養和明星代言奶粉的社會責任問題,而不僅是停留在事實報道這一層面。新浪在發揮其資源豐富、輻射面廣的優勢的同時,更以廣泛的信息來源和多角度的事實切入點讓受眾對“奶粉門”事件的關注和參與度持續升溫,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毒奶粉”問題解決的進程。
二、以人民網為代表的專業新聞網站:出言謹慎,注重互動
1、報道相對謹慎,更崇尚權威性
相比新浪廣泛的信息來源和龐大的信息咨詢,人民網的報道略顯單薄,涉及“yPVAsCmX/pMX2tvO17drHA==奶粉門”的信息約有108條,且多集中于08年,為57條。但筆者發現,其中許多信息的主體內容其實與“奶粉門”事件相關性并不大。比如:《藝人接廣告需謹慎 食品出問題代言明星要負責》(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8870863.html)《盤點08年娛樂圈“七大門”:從“艷照門”到“牽手門”》(http://fashion.people.com.cn/GB/63741/8579012.html)等新聞中僅僅只是提到“奶粉門”三個字,可見人民網對于“奶粉門”的報道相對較為謹慎。
2、網民積極評論,互動性強
人民網的另一大特點是評論突出。《南方日報評論員:三聚氰胺超標為何陰魂不散》(http://cpc.people.com.cn/GB/640
93/64099/10912252.html)、《圣元奶粉門,源于檢測不在“服務區”》(http://hn.people.com.cn/GB/195210/12381589.html)等評論較理性的分析了“毒奶粉”產生的原因,引導正確輿論。人民網除了轉載《南方日報》、《湖南紅網》、《福州晚報》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