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界定出發,試著找出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利益的重新分配;現實社會中的表達、發泄通道受阻;公民的參與意識增強等。并且從網絡群體事件中總結出其信息傳播特征:群體極化趨勢日趨顯著;語言暴力等。以期有利于正確對待、評價網絡群體性事件。
【關鍵詞】網絡 群體性事件 信息傳播
根據國際社會的發展經驗,處于轉型期的國家,社會容易動蕩不穩,出現群體性事件的概率大大增加。從2003到2010 年,群體性事件的數量有增無減,且參與人數、規模和對抗形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網絡群體性事件所占比重也大大增加,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
一、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界定
在研究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文獻中,對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界定繁多,褒貶不一。不少學者把網絡群體性事件界定為一種負面行為,認為網絡群體事件帶給社會和國家的只有動蕩、不穩定,這種“錯誤行為”一旦產生便要立即制止。這種簡單地強調其負面功能的界定既不妥當也不科學,容易把網絡群體性事件“妖魔化”。①
筆者認為作為社會轉型中秩序重建的產物,網絡群體性事件本身并不可以簡單地做 “好”或“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