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公報》駐歐特派記者蕭乾的戰地通訊作品為例,通過對其歐戰通訊的研究,分析其通訊作品的特色。文章主要從創新角度進行重點闡述,結合近年來通訊報道的趨勢,分析蕭乾對我國的通訊寫作做出的重要貢獻,希望對當代的戰地記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典型事件 通訊寫作 文學手法
現代社會紛繁復雜,國際風云變幻無常,雖然和平是當今社會的主題,但戰爭似乎從未在我們的視野中消失。無論是1989年的海灣戰爭,還是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都會有這么一批特殊的人群奔赴現場,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向后方發回一篇篇通訊,他們有一個特殊的名字——戰地記者。作為一名戰地記者,由于報道方式和把握角度的不同,其產生的社會效果有好有壞,社會影響也大相徑庭。
蕭乾是我國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公報》駐歐特派記者。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親身經歷了挺進萊茵河、諾曼底登陸、波茨坦公約會議、紐倫堡戰犯審判、聯合國成立大會等傳奇般的歷史時刻,是中國大陸唯一經歷歐戰全過程并寫下幾十萬字通訊作品的記者。在此期間,他寫了大量的通訊報道,受到國內讀者的喜愛和同行的好評。
下面就蕭乾通訊作品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在復雜的事件中精心選擇素材
只有選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深刻的表現出主題思想。
在《婦女在戰爭中》作者首先寫戰斗在第一戰線上的娘子軍,寫她們從事戰地通訊、文書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各大報紙登出兩名女兵放高射炮的照片,更增加了讀者對英國娘子軍的敬仰之情。另外,作者也寫了農業上的娘子軍,寫女售票員的靦腆與羞赧,寫婦女軍醫組織,寫她們不辭辛勞、加班加點為前方的戰士織毛衣。這樣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現英國婦女的勤勞、堅韌的品格。在寫兒童的時候,作者也選擇典型事件來塑造人物形象。一位年僅十一歲、體弱多病的孩子——魏蘭伍德當聽到父母要把他送到加拿大時的消息時,寫信給他的爸爸,“爸爸,若你真的愛我,倒不如留在你的身邊……我寧愿粉身碎骨,也不愿離開英國國土”。①還有六七歲孩子組成的救火隊,這些孩子在英國戰斗最艱險的時候,組成了一支支小小的童子軍。在戰爭中,這些年齡幼小的孩子建立了不小的功績,成為戰爭勝利的一股小小的力量!
只有典型的事件才能夠真正地打動人,只有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通訊主題的思想才能既深且透。
二、文學筆法的運用
1、動詞與形容詞的結合
福樓拜曾說過“不論我們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么,只有一個詞可供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使對象的性質鮮明。因此就得去尋找,直到找到了這個詞。這個動詞和形容詞,而不滿足于‘差不多’決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
在《血紅的九月》中“地上一股粉紅色的光亮,到黑空就是朵橘黃的花。照明彈這時越降越低,也越暗了,終于縮成如剛熄的燭捻,隨后又一陣光亮,這回花是開在地上了,而且帶著猛烈的爆炸聲。”②作者運用了“粉紅色”、“橘黃”、“縮成”、“開”等動詞和形容詞,使讀者根據這些詞匯可以想象當時炸彈爆炸時的場景,讀后使人如臨其境。動詞和形容詞的運用,恰到好處的增強了行文的流動與變化,使文字展示出生動優美的氣韻,提高了文章的感染力,調動了讀者的情感和閱讀興趣。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修辭手法,是作者把內心的感覺用具體的意象進行描述,語言由此呈現斑斕的文采。
在《倫敦三日記》中“時常想,真的打完仗就把天空那些氣球收起來嗎?說實話我愛那些銀色家伙,落在地上龐大,嚴肅如巨象;升到天空,勻稱地排列在碧藍的秋空上,襯著朵朵白云,猶如古瓷碗上的銀鋦子”③作者把氣球比喻成巨象和銀鋦子表達作者對氣球的喜愛,同時形容詞如“銀色”、“碧藍”、“朵朵”也給文章增加了藝術上的美感。另有排比手法,如《銀風箏下的倫敦》中“明暗的星光,劍河的流聲,雞的叫,火車的爬,花草的香!”④用形象化的語言去報道事實,努力使文字的內容有可視感,讀后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引發讀者深切的思考。
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與恰當修辭手法的完美結合帶給作品的“亮點”不僅使文章有了文學的魅力,帶來一種文學特有的審美感受,更重要的在于,它依然堅持了真實性的原則。
3、運用簡潔的話語描摹事物的特征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我不講述,我不解釋,我只是展現,讓我的角色替我說話。”⑤“展現”就是我們所說的白描的手法,白描不加渲染,單單幾筆簡明生動地勾勒出事物的形貌。在蕭乾的作品中,白描也是常用的寫作手法。
在《劍橋書簡》中“母親一個個擠在人群里,兩腿僵直,緊緊抱著囑咐完了,最后又遞了一個小毛巾包給他。兒子已消失到隊伍里了,她還站在那里,大聲嚷著,向他招手。”⑥作者短短幾筆,就刻畫出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寄托與希望,同時也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戀戀不舍;《到萊茵前線去》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例如,“浮動在這背景上是戴了白色投降符號的難民和一車車狼狽的戰俘。幾片斷壁殘垣就算是座誠鎮,騾馬和人的尸體堆在擊毀了的坦克底下。……樹林里時有德國難民露宿,雞犬滿地遛著,樹枝上掛了他們衣物,幸運的,也許有一捆稻草,就是他們昨夕的棲所。”⑦作者運用寥寥數語就生動的勾勒出形象來。
4、借鑒散文敘述筆法
敘事散文是以敘事為主、因事緣情的散文,文中人物和事件常交織著作者濃郁的思想感情。在通訊寫作中,將散文中生動、精煉的表現手法運用到通訊中,通過形象化、典型的細節,使讀者讀起來有聲有色,能夠具體形象地看到記者報道真面貌。
把作品寫的豐富生動,在堅持客觀報道的前提下,融情于理,這樣的通訊才能在大眾心中留下痕跡,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讀者。
三、第一人稱的運用,增加了通訊的真實性與現場感
首先,《矛盾交響曲》是蕭乾的代表性通訊作品。作者引用了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從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判斷標準出發,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倫敦所特有的戰爭時代——英雄的時代。十個壯漢用胳膊硬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