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從大眾傳媒的視角,在公共領域的框架內對《新青年》進行考察,探討集結在《新青年》旗下的知識分子群體是如何通過這份刊物在當時構建起一個從文學到政治的公共領域,他們又是用何種公眾輿論來充實這個公共領域的。正是這樣的公共領域的構建及其影響,使得《新青年》充分發揮了報刊的社會動員作用,在中國掀起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新文化運動。
【關鍵詞】《新青年》 公共領域 社會動員 新文化運動
一、近代中國公共領域的形成
50年前,“公共領域”一詞在德國學者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被概念化了,從此公共領域與傳播媒介的關系受到高度重視。哈貝馬斯所謂的公共領域是指介乎于國家和社會(即國家所不能觸及的私人或民間活動范圍)之間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地方,它凸顯了公民在政治活動中的互動。①在這個領域中,“某種接近于公眾輿論的東西能夠在其中形成”,它向所有的公眾開放,社會意見和思想觀念得以自由表達和交流,它通過社會輿論對政治權力進行公共監督和批評。②
可以說近代中國公共領域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