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新寶馬5系Li在其TVC中運用社會認同原理,以期創造性為寶馬賦予形象意義。如普通代言人的啟用、圍繞核心價值設計的廣告文案等,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創意平乏,沖擊力不足;場景轉換過于頻繁等。
【關鍵詞】社會認同 寶馬TVC 廣告
在物質產品極大豐盛的今日,產品(廣義產品,涵蓋有形產品與無形服務)的消費,已不單是其使用價值的消費。美國廣告學家大衛·奧格威認為公眾購買產品是基于產品的實質利益與心智利益。在當今的消費社會中,產品實用性之外的形象意義愈來愈受到公眾的重視。然而產品所具有的形象意義,其并不會不言自明,它須得借助其他相關因素來塑造與展示,如包裝、價位、外在的展示環境等。其中,廣告作為產品形象意義賦予傳遞速度最快、范圍最廣的途徑,受到廣告主的青睞。而廣告策劃、創意或執行者,為了增強廣告效果,在廣告作品中,大多有意或無意地運用了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大力推崇的讓人順從的六則原理,即“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短缺”①。作為一種正由選用品向必需品過渡的耐用消費品,汽車的選購需要消費者高卷入、高參與,因而受其特性影響,汽車廣告作品對社會認同原理的運用,尤為突出、明顯。
所謂的社會認同,羅伯特·西奧迪尼對其本質給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釋,即“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么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②。其發揮最大威力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不確定性”,即“當人們對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時,他們依靠其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么做的可能性更大”,另一個條件為“相似性”,即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效仿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即“我們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采取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尤其是當我們認為那些人與我們相似的時候”③。
寶馬,作為中國高檔豪華車市場鼎立三足之一,其廣告作品的創意、風格、基調、訴求、元素運用等,既對旗鼓相當的挑戰者產生震懾壓力,又對實力懸殊的追隨者具有榜樣示范作用。同時,最重要的是,它會直接作用于目標受眾的心智,力求在目標受眾的心智中占據令同行難以企及的預期位置。《夢想之路,大美之悅篇》,是寶馬“Joy is BMW”推廣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配合全新寶馬5系Li在中國的上市而量身打造的TVC電視廣告,放置在寶馬中國官方網站,供感興趣的人隨意下載、觀看、傳播與共享,由此可見寶馬官方對該廣告片的首肯與認可。
一、社會認同在寶馬影視廣告作品中的應用
時至今日,汽車已經“成了一個移動性的空間、個人形象的展現,成為代表擁有者社會價值的象征物”④,同理,寶馬,也已不僅僅是將人從一個地方運至另一個地方的代步交通工具,其塑造的品牌聯想涉及與個人形象息息相關的身份、地位、檔次、品味等,因而在選購寶馬上,目標受眾會慎之又慎。按照消費者一般的購買決策過程,緊跟在消費者發現問題、確認需求之后的是收集與評估信息,尤其是當目標受眾對該需求物不了解、不熟知的情況下,對相關信息更加渴求,而其搜尋也會更加積極主動,也即羅伯特?西奧迪尼所說的,在情況不明朗的處境中,人們會參照、效仿周圍人的想法、行為。在這個時候,廣告充當著傳遞信息的布道者角色,為目標受眾的社會認同提供參考。因而廣告作品中,任何元素的運用,都會對整體的效果產生或提升或貶抑的影響。
1、代言人——懷揣夢想的成功者
為了提高廣告注目、記憶及影響效果,在廣告作品中啟用代言人的現象極為普遍。目前通行的廣告代言人類型,基本可分三類,即名人、普通人及卡通形象。名人,如影視、體育、文化、歌曲等行業的佼佼者,有較高的知名度、曝光率,廣告主依托名人的“光環效應”(這里的“光環效應”是指“顯著維度光環效應,即評價者受被評價者某個顯著屬性的影響,會使他對被評價者其他屬性的評價產生偏差”⑤),采用名人代言,“廣告的注意率可以提高48%”⑥,進而可以引導受眾關注名人在廣告中所代言的產品。而使用普通人作代言人,通過藝術裝扮手法,將普通人刻畫成目標受眾中的成員,貼近目標受眾的生活實際,可觸可感,提高了目標受眾對其行為模仿的現實可能性。羅伯特?西奧迪尼引述1968年哥倫比亞大學霍恩斯坦等人的“錢包實驗”結果⑦,當人們需要參考他人意見時,參考和自己相似的人的做法的比例遠遠高于和自己迥異的人。因而,一些廣告主,即使是實力殷厚的跨國公司,也會考慮在其廣告作品中啟用普通人作其產品代言人。
在《夢想之路,大美之悅篇》中,啟用的是普通人,通過其行為舉止、發型、著裝等外部標志,將其打造成一個懷揣夢想的成功者形象,以此來與全新BMW5系Li的目標受眾,即中國品牌管理專家葉茂中所言的“寶馬要影響的不是一個意見領袖,而是一個意見領袖的群體”⑧,永不放棄的夢想、堅定執著的追求、共同的價值觀、相似的生活方式,與這個群體達成共鳴,增強其群體認同感。
2、廣告文案——塑造形象,揭示主旨
關于廣告的作用,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程宇寧老師明確提出,“廣告已經不單單是商品信息的傳播者,廣告更是意識形態的傳播者”⑨。而揭示廣告活動主旨、塑造產品的品牌形象主要是通過廣告文案。作為影視廣告片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廣告文案與畫面、人聲、音樂、音響等相互配合,解釋、說明、描述畫面,強調、肯定人聲,升華音樂、音響營造的情緒、環境氛圍等。
在全新BMW5系Li電視廣告中,圍繞“夢想之路,大美之悅”展開文案撰寫:
路有多遠,只有心知道。
向前走,最美的旅程就是不斷地經歷。
這一次的抵達,是為了下一次的出發。
真正的夢想,永遠在實現之中,更在堅持之中。
與堅持夢想者同行。
全新BMW5系Li,夢想之路,大美之悅。
“悅”是其廣告的核心,是對寶馬全球統一品牌核心價值“JOY”在中國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話語轉換與提煉,以期打造一個“富有激情、追求夢想情感的品牌”⑩,傳達寶馬目標受眾因為堅持夢想而不斷超越自己,與寶馬一道堅持社會責任,而由此帶來的內心的快樂、喜悅、愉悅。
二、不足之處
1、創意——落入窠臼,沉穩卻不出彩
企業的營銷目標決定著廣告目標,廣告目標的實現,則有賴于廣告創意,以及執行落實廣告創意的廣告作品。創意有好壞之分,廣告作品也有優劣之別。好的廣告創意,可以引人注意,激發興趣,巧妙訴求廣告目標。而優秀的廣告作品,可以最大程度地體現廣告創意,給目標受眾以視聽覺上的享受,使目標受眾在身心愉悅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廣告訴求。
《夢想之路,大美之悅》電視廣告片以一位駕駛著寶馬車穿梭在不同場景的成功人士,來展現此類群體不斷進取以實現夢想。創意平凡,具有通用性,不具有專屬性、識別性,換成其他車或是在其他國家播放,完全不成問題;若不是有高密度的媒介投放排期做支撐,單憑廣告作品本身,能否達到給目標受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期望,仍值得商榷。
2、場景——切換頻繁,過猶不及
場景,不管是布景,還是實景,鏡頭過少,會顯得單調、呆板,缺少變化;過多,則會出現繁瑣、累贅。這里要提出的是鏡頭的多少并不是絕對的,巧妙運用蒙太奇手法,完全可以實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據該廣告片創意制作公司李奧貝納主創人員介紹,為了廣告片中的場景需要,他們先后從浙江竹林、上海、廈門海邊、香格里拉及深圳取景。所以在《夢想之路,大美之悅》中,眾多的場景頻繁切換,以訴求寶馬的“強勁動力”、“環保責任”、“回歸經典”、“本土化、長軸距”、“大空間”、“精英夢想”、“文化積淀”等理念⑾,卻讓目標觀眾在目不暇接中,忘記廣告作品的主角,即全新寶馬5系Li,浪費廣告制作費用,浪費媒體投放費用。
結語
正如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企劃總監嵇萬青著文論述的《廣告傳達的是認知而非事實》⑿,廣告傳達認知,也就是要給廣告中的產品賦予獨一無二的具有號召力的形象意義。而廣告對產品形象意義的塑造,所借用的不唯社會認同原理。一則成功的優秀廣告,是多種心理學原理共同作用的結晶。如在廣告中啟用明星代言人,也可以說是喜好原理在發揮作用,將明星與其所代言的產品關聯起來,促使人們對明星代言人的喜好,愛屋及烏地轉移到廣告中的產品上去。多種心理學原理的創造性運用發揮,可使廣告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安徽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研究項目(YFC090151)
參考文獻
①②③⑦[美]羅伯特·西奧迪尼 著,陳敘譯:《影響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50、178-180、178-179
④熊文軍:《我國汽車廣告創意的價值取向》[J].《新聞愛好者》,2010(11):79
⑤陸奇斌,趙平,王高,黃勁松:《消費者滿意度測量中的光環效應》[J].《心理學報》,2005(4):527
⑥閻峰:《名人代言的利弊》[J].《中國廣告》,2008(11):48
⑧葉茂中:《寶馬廣告應本土化》[J].《汽車觀察》,2009(8):82
⑨程宇寧:《從寶馬汽車電影廣告看廣告創意的嬗變》[J].《廣告大觀(理論版)》,2009(2):21
⑩王世龍:《2010寶馬品牌傳播的本地化策略分析》[J].《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