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眾多的民族各有各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如何使他們和諧發展,這對維持我國文化的多樣性,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及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具有重大意義。要創造好的文化交往環境,就必須從人們文化交往的方式手段開始。閱讀課外讀物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生熟悉漢文化,將漢文化與本民族文化很好的對接,實現不同族群之間的跨文化交流,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 文化 知溝
跨文化傳播,就是不同文化以及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與互動,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之間發生的信息傳播與人際交往活動,以及各種文化要素在全球社會中流動、共享、滲透和遷移的過程。①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縣為例,從地區文化和傳播研究兩個方面來看跨文化傳播是如何在甘南少數民族地區(夏河縣)發生作用的。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的地區文化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南部,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四川阿壩、青海黃南州等相連,面積4.5萬平方千米,人口68.01萬,其中以藏族人為主,有36.7萬,占總人口的54.0%。另外還有漢、回、土等民族。
甘南藏族的文化風俗習慣是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該地區的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包括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的生活方式、歷史傳統。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人民在婚嫁、服飾、飲食、居住、節日等生活方面無不展示著該地區獨特的文化風貌。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1、文化的涵義
愛德華·泰勒1871年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對文化的定義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復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②目前學界比較認可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發表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中對文化的解釋:文化是某個社會或社會群體特有的精神、物質、智力與情感等方面一系列特質之總和;除了藝術和文學之外,還包括生活方式、共同的生活準則、價值觀體系、傳統和信仰。③
2、文化的主要特性
文化具有民族性。由于一個民族使用共同的語言、遵守共同的風俗習慣,其所有成員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質和性格,所以文化往往以民族性的形態示人。文化的這種特性使得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文化在深層次上說是穩定的。大到國與國,小到一國之內的不同族群,不同階層的人的交流都是特定文化在相互沖擊碰撞中不斷吸收、變動或舍棄或接受著對自己來說是異質的文化,但是這種變動一般是表層的、外部的變動,其深層次、內部的文化具有強大的保持自身穩定的文化結構的能力,這些因素就是相對穩定的規范和觀念,如習俗、道德、世界觀價值觀等等。所以相較來說“文化表層結構的變化,從速度和質的方面都遠遠超過深層結構的變化。譬如,衣、食、住、行乃至語言等方面的變化,要比宗教、價值觀、世界觀等層面的變化明顯得多。”④
通過以上的分析,結合此次甘南自治州夏河縣的調查,發現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動中雖然不鮮見漢族的服飾、飲食、交通工具等等對藏族人民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尤其是對藏族的年輕人來說,但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仍是十分穩固的。
二、跨文化傳播的影響
傳播活動可以說是人類最基本的行為。施拉姆曾說:“我們既不完全像神,也不完全像動物,我們的傳播行為證明我們完全是人。”⑤而傳播行為的發生也必定伴隨著相關的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傳播行為是否順暢,傳播活動是否順利對文化的發展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其前提條件之一是傳播活動的順利甚至無障礙的進行。
此次調查發現技術的發展對促進傳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播技術不發達的時候,由于接觸范圍有限,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是收效甚微的。而自從電子技術的出現,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驚嘆道麥克盧漢“地球村”時代的到來。傳播學者赫伯特?席勒高度評價了技術對文化的作用“技術從未獨立于它所賴以發展的文化。今天,它構成了其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此次對甘南自治州夏河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小學生已經采用新技術來滿足自己的閱讀需求,如調查問卷第10題中“你的課外讀物除了書籍以外,還有什么?”其中37.92%的學生選擇了光盤,15.21%的學生則選擇了網上閱讀,這可以看出,除了書籍,新技術的采用對學生閱讀手段是重要的,相應的使用新技術來進行傳播活動,使傳播效果有了極大的提高。
三、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出現的問題
首先,知溝的產生。“知溝”理論是美國傳播學者P.J.蒂奇諾等人在197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假說,該理論假說認為:“由于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⑥知溝在當今互聯網普及的時代以一種形式上的變種表現出來了,即“數字鴻溝”。數字鴻溝是由于地域、教育、經濟和種族差異,不同群體在掌握和運用電腦、網絡等數字化技術及分享信息資源方面存在的差異,其實質就是一種因信息落差而引起的知識分離和貧富分化,亦可稱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⑦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主要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接觸的課外讀物較之城市或發達地區的同齡人要少得多,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他們掌握的知識也較貧乏,對事物認識的眼界有限。這種無形中的不平等無疑正在拉大,尤其是在當今電子技術極度普及的時代,而這種“普及”在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卻不是那么的樂觀。
其次,課外讀物來源單一。此次調查發現大部分孩子課外讀物是向同學或學校圖書館借閱。而同學們的情況與他們差不多,他們之間的這種借閱途徑或者說是課外讀物來源渠道很狹窄。至于說學校圖書室,這些地區的中小學生圖書室地方小,圖書少,結構單一,開放時間短,這對孩子們的閱讀也是極大地限制。課外讀物來源的單一及個人擁有圖書量的有限,這種被動型的讀物來源使得他們在某些情況下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閱讀量的掣肘,使得文化之間的交流不能很好的傳播。
第三,當前圖書市場管理不規范的問題不容忽視。跨文化傳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將各自民族文化中優秀的文化交流輸出,但是市場大環境下,圖書市場管理的不規范,某些不法商金錢利益至上的原則使得這些孩子既非但不是跨文化傳播的橋梁,反而成為一些低俗文化的受害者。
最后,編碼、譯碼的難度。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將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以對方熟悉的方式正確的傳播出去,這在跨文化傳播中尤其重要。傳播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其成立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意義空間,這就意味著傳授雙方對所傳播的信息內容要擁有共通的理解。編碼、譯碼的作用就在此表現了出來。在進行編碼的時候不能想當然的以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業已形成的習慣表達來揣測傳播方的思維方式、社會規范。而要考慮到對方的表達習慣,傳統風俗,社會禁忌等等。
2、解決的辦法
第一,這一地區的少數民族由于長期生活的地域原因,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應用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強度上都要優于對漢語的應用。因此,可以采用本民族習慣的表達方式將這些優秀書籍翻譯成他們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傳播。此次調查中有許多孩子在最喜愛的課外讀物中都提到了四大名著或其他書籍,但這對于那些不能嫻熟駕馭漢語的孩子無疑就多了一重障礙,使他們不能很好的閱讀,因此,可以讓優秀的翻譯人員將這些讀物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傳播,以促使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變的通暢。
第二,加強圖書市場的規范管理。加強法制管理,對不法圖書運營商以嚴厲的經濟與法律制裁,保障青少年有一個健康的閱讀環境。
第三,在國家現有扶持政策的指導下提高當地青少年的閱讀質量。農家書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甘肅省的農家書屋發展的趨勢在全國范圍來說都是領先的,學校圖書館雖然地方小,圖書少,內容單一,開放時間短,但是可以將農家書屋和學校的圖書館相結合,在農家書屋中單獨開辟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種類,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提高閱讀興趣與時間,這樣不但將農家書屋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了還能使他們在提高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眾多的民族文化為我國的文化藝術寶庫增添了不少的元素,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眾多的文化在交流互動時,由于社會歷史等方面的原因,難免會出現文化的誤讀,給交流雙方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從而導致文化摩擦,影響社會的不和諧。所以,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如何有效的促進不同族群之間文化的交流溝通顯得格外的重要,族群間的跨文化傳播使我們要考慮到有可能影響傳播效果的方方面面因素,從而使我國族群之間的跨文化傳播取得最好的效果,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①③④⑦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12、14、232
②[英]愛德華·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1
⑤[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新華出版社,1984:39
⑥Ti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