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在長期的對農宣傳實踐中,總結出了一系列科學先進的農村宣傳理論,對我黨領導廣大農民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毛澤東的農村宣傳思想,對于目前加強和改進黨的農村宣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 農村 宣傳思想
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毛澤東就曾擔任過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代部長,并主辦《湘江評論》和《政治周報》等宣傳刊物,因而在實踐中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宣傳思想體系。在他的宣傳思想中,農村宣傳思想占有很大的比重。他的農村宣傳思想既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國際革命運動的經驗,又緊密聯系中國農村的具體實際,具有極其濃厚的中國特色。他的農村宣傳思想對于指導農民運動,建立工農聯盟,并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毛澤東農村宣傳思想的主要來源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①他的農村宣傳思想的形成,與他早期從事農村調查活動密切相關。1926年至1933年間,青年毛澤東先后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農村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獲得了大量有關農村的第一手資料,對當時舊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有了明確而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路線,從而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除了對農村的調查研究之外,毛澤東農村宣傳思想的形成,還與學習和繼承馬克思主義宣傳理論有關。馬克思指出:“思想的閃電一旦真正射入這塊沒有觸動過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②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③革命的理論只有通過廣泛的宣傳,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和掌握,才能轉化成革命的行動。林之達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一貫遵循‘思想先行’的原則。所謂‘思想先行’也就是解決思想問題的宣傳工作先行。”④由此可見,毛澤東的農村宣傳思想是遵循“思想先行”的原則,在深入實際、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正確的宣傳方針和策略,教育和鼓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于中國革命與建設,最終實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的偉大理想。
二、毛澤東農村宣傳思想的理論體系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不同時期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際,創建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思想體系。尤其是毛澤東早期主要從事農民運動,領導農民進行革命斗爭,因而形成了豐富的農村宣傳思想。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宣傳的作用
1927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了“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共產黨人的任務是要組織和集中這階級斗爭的勢力,使那攻打資本主義的勢力日漸雄厚。這一定要向工人、農人、兵士、水手和學生宣傳,才成功”。⑤由此可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通過對人民大眾的宣傳、教育和鼓動,才能實現打到地主和資產階級,建立人民民主國家的目標。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中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⑥他號召全黨深入農民之中,“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斗,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⑦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毛澤東一貫強調要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現實需要,緊緊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和目標,采取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宣傳策略,深入廣大農村地區和農民群眾之中,將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向農民進行宣傳講解,用以消除錯誤觀念,激發革命激情,鼓舞生產干勁,最終為實現黨的最高目標而努力奮斗。
2、農村宣傳的隊伍
在毛澤東看來,農村宣傳隊伍的組織工作也同樣重要,不可忽視。毛澤東在《長岡鄉調查》中充分肯定當地宣傳隊的工作,“每鄉一宣傳中隊”,“每村一宣傳小隊”,“為擴大紅軍、經濟建設、紀念節等做宣傳”,“專門研究宣傳材料和宣傳方法”⑧,以便使農民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中心任務容易了解和接受。除了加強農村宣傳隊伍的組織建設之外,毛澤東還強調每個黨的干部都應該成為黨的政策的宣傳員。他指出:“什么是宣傳家?不但教員是宣傳家,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文藝作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傳家。”⑨毛澤東通過寫文章、開會作報告等多種形式,對黨內干部以及每個共產黨員都進行宣傳教育,《反對黨八股》、《反對本本主義》等即是對黨的宣傳隊伍進行組織教育的思想結晶。除了黨內成員之外,毛澤東還強調要充分利用黨外一切力量進行宣傳活動。
3、農村宣傳的渠道
在毛澤東的宣傳思想中,農村宣傳的渠道是非常廣泛和豐富多樣的。《毛澤東選集》里就提到了許多種,包括標語、圖畫、講演、歌謠、布告、報紙、雜志、壁報、論文、書籍、戲劇、電影、群眾集會、農民協會、農民學校、工人俱樂部等。這些宣傳渠道幾乎涵蓋了所有有聲和無聲的傳播媒介,以及帶有教育、傳播性質的組織。這種宣傳思想的形成,是與他廣泛的宣傳概念分不開的。毛澤東指出:“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只要他不是啞巴,他就總有幾句話要講的。”⑩對于農民協會,毛澤東認為:“政治宣傳的普及鄉村,全是共產黨和農民協會的功績。”⑾在毛澤東看來,歌謠作為農村宣傳中的政治口號也是極為有用的。“‘打倒列強……’這個歌,街上的小孩子固然幾乎人人曉得唱了,就是鄉下的小孩子也有很多曉得唱了的。”⑿當然,在所有各種傳播渠道中,毛澤東還是比較重視報刊、雜志、圖書和廣播等大眾媒介的。毛澤東不僅經常為報刊、雜志撰稿,而且他所撰寫的文章也都是通過大眾媒介而廣泛傳播的。
4、農村宣傳的策略
毛澤東反復強調,農村宣傳工作對象復雜,任務繁重,一定要講究宣傳策略。宣傳策略有一個總體目標,就是通過認真細致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幫助農民切實改變舊有的觀念,讓他們能夠自主、自發地配合黨的宣傳,并按照黨的路線方針去行動。張昆在《毛澤東新聞思想體系》一文中,把毛澤東宣傳策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全面地認識宣傳對象,二是合理地組織宣傳材料,三是科學地運用宣傳手段。毛澤東充分肯定政治宣傳在農村中影響很大,效果很好,認為今后“要利用各種機會,把上述那些簡單的口號,內容漸漸充實,意義漸漸明了起來”。⒀毛澤東還強調對農民的宣傳工作,一定要注重宣傳的時機、步驟和方法,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5、農村宣傳的藝術
毛澤東十分重視宣傳藝術,認為宣傳藝術是實現宣傳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徑。無論是講話、作報告還是寫文章,他都強調要看對象,要講方法,要通俗易懂。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⒁毛澤東在湖南農村考察農民運動,向農民宣傳破除迷信時,他的話語就相當通俗,甚至“土氣”,卻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同時,他還非常注意運用一些通俗的故事和比喻等來增加宣傳的趣味性,便于普通群眾的理解和認識。在擔任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期間,毛澤東在講授他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時,形象地把階級壓迫比喻為一座多層寶塔,最下層是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人數最多,受壓迫最深;壓在他們上面的一層是地主階級、買辦階級,人數不多;再上一層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人數更少;更高一層是軍閥;塔頂是帝國主義。他接著說:“剝削階級雖然很兇,但人數很少。只要大家齊心,團結緊,勞苦大眾起來斗爭,壓在工農身上的幾重大山就可推翻。百姓齊,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倒乎!”⒂
盡管隨著歷史的變遷,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毛澤東的農村宣傳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現實相結合的偉大結晶,不僅不會被淘汰,反而還越來越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和意義。既可以為當代農村宣傳工作提供思想指導,也可以為宣傳工作者提供行動指南。因此,我們一定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強對農村與農民的宣傳教育工作,用現代科技、文化知識武裝農民的頭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①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5
③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
④林之達:《中國共產黨宣傳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
⑤中國社科院現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
⑥⑦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9
⑧毛澤東:《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29-330
⑨⑩⒁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793- 795
⑾[⑿⒀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3-35
⒂葉源洪:《毛澤東善于“打比方”》[J].湘潮,2008(4):50
(作者:畢耕,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琬,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研究生;唐葉,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