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重視創新教育。江澤民總書記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語文教師的使命。我們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
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在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在這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及在實施新課改中的嘗試,主要從教師自身的修養、師生之間的關系、課堂中學生的提問,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幾個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目前,教師十分擁護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力主教育創新。但是由于多年來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些老師擔心創新教學方式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降低教學效果,導致學生考試成績下降。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做創新型教師。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敢于懷疑的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要對科學知識充滿渴求,對缺乏可靠證據的結論保持懷疑,對出現的新事物表現出好奇和探求的渴望。比如,語文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對課文中出現的生動的詞語、句子多加分析,讓學生活學活用。創新型教師還要善于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思維特點,結合當時的教育情境,隨機應變地對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進行迅速巧妙的處理,并能創造性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作文教學就可以結合現在的發展形勢,熱點話題,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創新的好奇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學生眼中是絕對的權威,學生不敢有積極性,不敢表現自己,完全盲目地相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這種思想尤其要不得。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總稱,其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在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對課本中“預習提示”可以進行質疑,在閱讀課文時有疑難的地方可以提出問題,并寫在專門的本子上,在老師上課前拿出來討論。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徹。另外,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多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提供給學生討論和評議,但不可將自己的觀點絕對權威化,對學生的疑問與回答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盡力發揮自己的想象,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是人才的培育者,人生的引路者,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樂于學習的激情。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有強烈的好勝心理,教師應該創造適當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首先,教師要創造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融洽的師生關系,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敢于提問,主動參與。尤其是對于那些學習程度不好的學生,只要他們能提出問題,我們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在上作文教學課的時候,對一個作文題目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學生都有一雙想象的翅膀,我們應該對他們同等看待,給予同等鼓勵。有時候學生問題很多來不及講解,筆者就給每個學生發一塊小題板,讓學生把問題寫在自己的題板上,并鼓勵他們主動在黑板上去尋找答案。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不少的樂趣。
其次,教師要教授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問。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思想緊密相關的詞句。標出重點,認真聽取學生的疑問,全班同學討論,然后老師再總結,在課堂上進行解答,這樣學生(下轉第143頁)(上接第131頁)的印象就會很深刻了。對于課文的文章標題也要進行質疑和推敲,這樣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結構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實則精彩之筆,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這些矛盾之處,并加以質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長期潛移默化影響的。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的,我們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中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積累經驗,為創新思維的培養開辟廣闊的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學生多角度質疑問難,多角度思考問題解答疑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創造性設想和推測。教師再適時地把學生思維引導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最佳答案,這個答案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創造性成果。另外,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理解失誤或思路不當的情況。這時,教師不應當大驚小怪,而應當在肯定學生能獨立思考問題的同時引導其思路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總之,教育是改造人、塑造人的工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短時期內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我們要不斷學習,勇于創新,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使教育真正成為一片培植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一塊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天地。我們有理由相信“培養創新能力”這枝正在綻放的教研之花,一定會在教育的百花園中,開放得更加燦爛多姿。
(作者單位:無為縣牛埠鎮土橋初中)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