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有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立夏為5月6日,小滿為5月21日。5月份天氣漸漸開始轉熱,雨水雷電天氣增多,因此農作物受天氣影響較大,尤其是小麥、油菜等收獲時對天氣情況比較依賴的作物。5月的農事活動較多,主要應根據氣象來調節。全國各地主要農事活動有:
華南
早稻耘田追穗肥,中稻整地插秧。早玉米收獲。冬植蔗宿根蔗中耕施肥。
西南
中稻插秧玉米定苗、補苗和中耕追肥,晚玉米播種。大豆播種。油菜、小麥收獲,夏收作物收、打、曬、藏。
長江中下游
小麥根外追肥,遇干旱澆好抽穗、灌漿、麥黃等水,防御濕害、病蟲害和干熱風雙季早稻插秧、追肥、耘田,中稻移栽、秧田管理,單季晚稻秧田播種棉花苗期管理,補苗、間苗、定苗,施苗肥,育苗移栽,棉苗栽前管理及整地移栽。油菜收獲、留種花生播種,查苗補苗,中耕除草,追施苗肥大豆中耕除草,追施花莢肥玉米中耕除草,施拔節肥和穗肥。
西北春小麥中耕、追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玉米間苗,定苗,中耕,除草。
東北春小麥中耕、追肥、除草、防治病蟲。
主要災害:干熱風、干旱、洪澇災害、雹災以及水產病害。
防御措施
1 干熱風:5月份是小麥生產的關鍵時期,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產量。5月份的干熱風會對小麥產生很大的危害,在農業生產上可從兩個方面做好預防工作:(1)灌好抽穗灌漿水,根據具體情況澆水。(2)葉面噴肥1~2次。可采用草木灰、磷酸二氫鉀硼砂等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噴清水也有一定效果。
2 干旱:近年來氣候反常,應該多雨的季節卻會出現干旱,使得農業生產用水受到影響。要減少水稻受干旱的影響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培育壯秧。旱地育秧和半旱育秧培育的秧苗更耐旱。(2)采用“插跑馬秧”和“寄秧”的方法。“插跑馬秧”即采用先灌水泡田,隨即進行耕、耙、耖,接著插秧。插完一塊田后,將水放到另一塊田里,照樣進行整地插秧“寄秧”即秧齡已足,遇旱不能及時插秧時,為防止秧苗老化拔節,可把秧苗拔起暫時密集寄放在有水的田里,等到大田有水時再正式插秧,這樣可使大田插秧期延長20天左右,從而可以達到等水和節水插秧的目的。
3 洪澇災害:暴雨洪澇會使農田受淹、農業設施受損,對畜牧和水產養殖也有較大影響。洪澇災害多發地區,應盡量栽種耐濕耐澇作物。對已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要特別注意防止感染人畜共患病。災后農民需對畜禽補欄的,要做到不從疫區引進畜禽。死亡畜禽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對飼養場地內外環境、畜禽尸體處理場所進行徹底消毒。病死畜禽不要再流入市場出售。
4 雹災:對于不太嚴重的雹災,可以利用作物自身的復生能力,采取一定補救措施,以減少損失。例如:小麥在揚花期以前遭受雹災,不要割去殘株,可通過及時科學管理,如中耕松土、及時澆水和追施肥料等,仍可獲得一定的收成。棉花在幼苗期遭受雹災后,應扒土出苗,巧留雙株,并及時松土;在現蕾期遭受雹災后,只要棉花主莖皮層受傷在1/3以下就能恢復生長,應及時中耕松土、追施肥料、精細整枝;在遭受嚴重雹災后,在不影響下茬作物按期播種的情況下,可翻種或套種晚秋作物,以減少損失。
5 水產病害: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水產病害發病率會有所上升。對此,要做好養殖池塘的定期消毒工作。已經發病的池塘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若發現魚類已感染水霉病,可全池潑灑小蘇打與二溴海因合劑,但要注意病魚的體質與水質變化,以防發生生產事故。為防范魚卵、魚苗水霉病,可用2%~3%食鹽水浸泡魚卵和魚苗10~15分鐘。甲殼類的纖毛蟲病,可用纖蟲凈等藥物治療。
(江蘇 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