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所了解的浙江商會,無疑是組織緊密、行事高效而神秘的。然而,謎一般的浙江商會究竟是如何經營和運作的?又何以迸發出如此驚人的力量?經多方打聽,竟難窺全貌。
在長達數月的時間內,記者遍訪各級浙江商會,請教眾多研究浙江經濟的專家學者。浙江商會的秘密,終于浮出水面……
浙江商會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政府、企業與市場之間的粘合劑,其影響力甚至波及到了政府決策——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交了一份關于《實現經濟增長向民間投資拉動轉變》的提案。僅僅一個月之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
徐冠巨的另一個身份,是浙江省商會會長?;钴S的浙江地下金融能否在地上“跳躍”起來?這是徐冠巨一直在關注的問題。事實上,小額貸款公司也正是率先從浙江開始席卷全國。
我們所了解的浙江商會,無疑是組織緊密、行事高效而神秘的。然而,謎一般的浙江商會究竟是如何經營和運作的?又何以迸發出如此驚人的力量?經多方打聽,竟難窺全貌。
在長達數月的時間內,記者遍訪各級浙江商會,請教眾多研究浙江經濟的專家學者——浙江商會的秘密,終于浮出水面。
縱橫交錯的力量
在最近一次浙江商人們的“大遷徙”中,浙江商會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是“民資外溢大省”的浙江,將迎來在外浙江籍資本的浩蕩歸來。2007年初,一項旨在引導跨區域流動資本回鄉投資、名為“省外浙商回歸工程”的計劃,正式被官方列入發展規劃。浙江省希望憑借該工程,在2012年之前,引進300億元省外“浙籍”資本進行“反哺”,以確保實際到位內資“年均增長10%以上”的目標。
這一浩大的“回歸工程”,浙江官方指定的主力軍,正是浙江商會。浙江商會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打個比方,某地政府準備招商引資,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浙江商會,因為你通過商會找到一家浙江企業,很可能會引來商會旗下的好幾家,甚至幾十家浙江企業同時進駐?!遍L期從事企業研究的專家黃江偉說,如此一來,在商會的推動下,企業抱團的強大力量迅速顯現了出來。
而在浙江省內,“浙江商會”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而“浙江省商會”的作用,更多地存在于企業意見的上下傳達,以及對民營經濟的宏觀指導。“‘浙江商會’實際上是一個統稱。直接意義上的‘商會’,絕不是萬能的。而在浙江省內,行業協會反而更加活躍,對企業的影響尤其大。”
最近幾年以來,俄羅斯政府突然對泛濫成災的“灰色清關”采取霹靂手段,讓被稱為“中國鞋都”的溫州遭受到沉重打擊。在事件發生之后,溫州鞋革協會迅速出面,親赴俄羅斯與當地的溫州商會進行溝通。而后,由中俄兩國政府協調,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牽頭,搭建起以幾個對俄貿易企業為主成立的對俄貿易平臺,這個平臺已于2009年上半年開始運行。
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透露,由于種種原因,以前俄羅斯白色清關無門,大家只能選擇灰色清關。而現在這個平臺的股東來自有豐富俄羅斯貿易經驗的不同行業的溫州企業和一家俄羅斯集團,股東有的原來從事物流業,有的辦企業,有的從事財務會計業務等。平臺整合了各方面的有利資源,不僅業務能力有保障,在俄羅斯的人脈也相當深厚,讓溫州產品得以清清白白地進入俄羅斯。
事實上,各種行業協會和行業商會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已經非常細化,在浙江本地,企業有事就會去找行業協會解決。而在外地,由于并沒有那么多浙江企業組成的行業協會,所以他們組成的異地浙江商會,也成了解決問題的最好平臺。
在黃江偉看來,浙江商會的蓬勃發展,不外乎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浙江商人的基數大,且遍布各地,濃重的鄉土情結讓他們很容易聯合起來;二是經歷了最初的草根創業,浙江商人們需要一個平臺來進行各種資源的整合,比如政府資源、資本資源、項目資源等;三是浙江自古就有商幫的歷史傳統和背景;四是浙江地方政府的開明與支持;五是浙江商人們極具經營“商會”這個品牌的意識。
活躍于企業、政府、市場之間的浙江商會,其影響力毋庸置疑,各種商會、行業協會如魚得水。那么,它有著怎樣的組織結構?
商會、商史
毫無疑問,在商會的運作上,一向敢為天下先的浙江商人們,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每年的風云浙商大會、浙商年度經濟人物評選,無不吸引著全國商人的目光。與之相應的,浙江商會的企業活動、項目合作、各種會議也搞得有聲有色。就連一個小小的商會網站,也隨時保持著信息的及時更新。截至2009年底,浙江全省共有縣級以上商會組織100多個,會員更是達到了10萬個以上,會員中非公有制經濟會員的比例占到了90%以上。
反觀國內其他省市的商會組織,則明顯處于一種蹣跚學步的狀態。有的商會網站,甚至兩三年時間都難得更新一次。
實際上,商會與工商聯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而它當初的使命,是建立政府與非公經濟之間的一條紐帶。而伴隨著非公經濟的發展,“商會”這條紐帶,卻從此在民營經濟極度活躍的浙江迅猛前進,其后發揮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以浙江省商會為例,作為省級工商聯合會,它的領導班子最初基本都是通過政府指派,而后通過一系列的“去政府化”,目前的商會會長已經變成了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而在副會長的位置上,正泰集團的南存輝、飛躍集團的邱繼寶、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后、吉利集團的李書福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浙江企業界巨子,更是占據了絕大多數席位。顯然,浙江商會已然形成了以企業為主導的局面。
不僅如此,浙江商會還有著更為復雜的組織結構——在浙江省商會和浙江省工商聯的旗下,擁有6個省級行業商會:摩配商會、五金機電商會、園林花木商會、興合男裝商會、石油業商會,以及婦幼嬰童商會。除此之外,分布在各個行業的行業協會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協會有的直接掛靠在政府職能部門,有的則直接隸屬于商會下轄,成為對浙江省商會的有力補充。
再將時間回溯到1994年。十六年前的春城昆明,一群溫州商人邁出了浙江商會最初走出浙江的腳步,為成立新中國的第一個合法登記的異地商會四處游說。
作為昆明浙江商會的發起人之一,張國光清晰地記得,那時昆明的溫州商人已是3萬有余,在昆明商界頗具影響力。但“這些在外漂泊創業的溫州人,沒有一個自己的‘家’,有困難不知找誰解決,受了委屈更是舉目無親”。
離鄉背井的無助,讓這群浙商們漸漸萌發出聯合起來保護自己的念頭。
經過多方努力與妥協,昆明溫州總商會終于得以登記注冊,這是浙商們在外地的第一個“家”。不過這個“家”既不屬于浙江省商會,也不屬于云南省工商聯,而是直接受當地民政部門的制約。
無需任何助推,浙江商會的勢力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地相繼冒頭。幾乎所有省、市、自治區都活躍著浙江商會的身影。在這些縱橫交錯的商會中的成員,數以千萬計,早已是商人圈子里的“螞蟻雄兵”,承載著價值上千億元的商品流和資金流,滾滾奔騰于大江南北。
操盤“項目平臺”
“成立商會,第一是掙錢,第二是掙錢,第三還是掙錢?!辟F州省浙江商會會長葉森林毫不諱言,“不僅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加入商會會增進業務往來,間或有資金拆借,而且同行間如果關系融洽,也會組成共同進退的聯盟。”
“有錢大家賺”,這只是最原始的“掙錢”捷徑。而對于現在的浙江商人們而言,“缺的不是錢,卻是好項目?!睌狄詢|計的資金,短短數日就可以在浙江商會成員內部聚集。和葉森林不同的是,吉林省浙江商會會長繆明偉的胃口更大:完成浙江商會從服務平臺向項目平臺的轉型。
2006年,繆明偉在籌建吉林浙江商會的差旅中路過松原市,在原本形同荒漠的重度鹽堿地上,竟看到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深感不可思議的老繆隨后向人了解到,這是一片占地75畝的鹽堿地改良試驗田,專家已研制出生物技術的配方并在此試種成功?!凹热桓牧技夹g已為科研機構試驗成功,這將是一個莫大的產業?!彼械缴虣C就在眼前。
老繆開始雙拳并舉,在加速籌建商會的同時,極力尋求對鹽堿地改良項目頗有合作意向的“兄弟”商人。事情后來的進展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在吉林省浙江商會剛剛成立的2008年,就有超過80家理事單位向其表達了參與該項目的意向。
“考慮到鹽堿地改良項目存在高風險,我們選擇了主業成型、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幾家會員單位,合資8000萬元,成立了農業生態科技公司。商會抱團的形式,不僅可以匯集資本,更能夠獲得政府在土地流轉等方面的行政支持?!睂τ谶@次運作,老繆顯得很有成就感。
“我牽頭擔任公司董事長,幾位副會長分別占股10%左右,另外20%的股份,交予管理和技術團隊?!彼榻B,“待到項目逐漸成熟,再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吸納更多的商會成員。此外,鹽堿地改良涉及整個現代農業,商會會員中有生物肥廠、食品深加工工廠、以及包裝、物流等領域的企業,它們可以通過業務合作參股到日臻成熟的項目中去?!?br/> 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就此形成,浙江商會搖身一變,具備了自我造血的功能。“浙江商會從過去的家族化傾向中擺脫出來,并開創出商會經濟的概念,而作為商會會長,也該從‘家長’的協調者角色轉型為商會經濟的‘操盤手’?!?br/>
試水“錢的買賣”
功能的不斷延伸,讓浙江商會的“歷史地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被定性為“非營利性組織”的商會,在2010年5月國務院頒發的“新36條”中被納入“民間投資服務體系”。
“我們什么買賣都做過,就是沒有做過錢的買賣?!?經歷過商貿、地產、礦產等十多個行業的繆明偉這樣說。饒是浙商們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卻無法掩蓋他們對“錢的買賣”的陌生。過去十多年,在重慶做生意的溫州瑞安商人、重慶浙江商會副會長林良快,一直在為錢的事情犯愁。在民間資本發達的浙江,企業尚可以依賴民間借貸部分解困,而赴外經營的浙商們則除了銀行,再無所倚。
在浙商們為“借錢”煩惱的時候,重慶市商業銀行也在為75億元之巨的存貸差頭痛。重商行希望能成為一家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但像林良快這樣的中小企業主卻普遍缺乏固定資產抵押和擔保的現實,這又使得銀行在發展中小企業貸款方面顧慮重重。
2006年6月,銀行舉辦了一個中小企業座談會,邀請了浙江商會副會長陳成寬參加。時任重商行支行行長的劉建華發現,浙江商會成員之間聯系緊密,彼此熟悉,也講信譽?!皩τ谶@樣的群體,不妨試行信用貸款。”
一個月后,劉建華拿出了自己草擬的方案。按照這個方案,浙江商會會員單位若要在其所在的支行貸款,必須提供足值不動產抵押;或者由浙江商會會員單位投資的重慶東明科技公司提供貸款金額10%的保證金擔保,同時由商會指定會長或者副會長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實際控制人,一起對貸款單位進行聯合擔保。
時任重慶市浙江商會會長的葉定欽于當年8月試水將自己一處價值1700萬元的物業拿到該支行做抵押貸款。銀行一周之內辦好了所有貸款資料和審批手續,將貸款打入了公司賬戶。
9月份開始,浙江商會又對愿意參加聯保的企業確立了一個門檻:必須有5000萬元的資產規模,12家會長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實際控制人最終確定為聯保人。11月底,重商行與浙江商會正式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但浙江商會在后來的討論中認為“每一家會員企業貸款,都分別要從12個聯保企業中選一個擔保,太麻煩了。而且,重慶東明科技公司里也有非會員單位股東,讓他們參與只是在會員企業中進行擔保貸款的這個項目,不是很合適?!眲⒔ㄈA解釋。
拉鋸之下,雙方拿出了新的方案:12家聯保企業出資2000萬元成立“浙商擔保公司”,擔保公司資金專項用于重商行對浙商會會員企業總計2億元授信的貸款擔保,每筆貸款必須有10%保證金,12家聯保企業和其控制人個人每筆貸款同時聯合承擔聯保責任。會員企業先向浙商會提出貸款申請,經過商會審批之后,銀行再次審查,控制風險。
“按照這個協議,我們幾乎就沒有任何風險了?!?2家聯保企業累計至少5個億以上的凈資產,還包括企業主個人的資產,為授信2億元的貸款擔保,這個買賣的風險幾乎為零。
從商業的發展史來看,涉足金融領域是民資進化的必然階段。而浙江商會目前所承載的功能,恰恰可能是商會未來發展的終極形式。
“地上金融”探路者
不過,天然草根氣質的“浙江商會系”金融機構,并非一帆風順。
“民間金融機構略顯超前,一則浙商多屬實業出身,沒有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而政策層面時有搖擺,小額貸款公司的吸儲問題、擔保公司的地下錢莊嫌疑等問題都懸而未決?!笨娒鱾フf,“所以,現階段經營商會涉足于此還需借勢,譬如吉林商會從今年開始就和政府背景的吉林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幫助商會中的中小企業辦理聯保,申請貸款。”
在擔保制度上,浙江商會還采取了謹慎的措施。一方面,聘請了銀行出身的專業貸審人員來審查申請貸款的會員企業的貸款資料;另一方面,每筆貸款視風險收取1%~3%的擔保費。
“通過商會切入聯保信貸是現階段最為各方接受的。會員單位長期交往,互相之間非常熟悉?!笨娒鱾フf,“所以商會比銀行更容易控制信貸風險。所以,商會可以擔負企業融資平臺的職責?!?br/> 擔保貸款,只是浙江商會活躍在金融領域的一個縮影。對此,浙江國際金融協會會長金雪忠認為,“在完善、豐富現有的金融生態方面,商會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調動巨額資本、建立信用保障,對于商會來說,皆非難事。所以,通過借勢、合股等形式成立合法的民間金融機構,今后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商會的不二選擇?!?br/> 在貴州、江蘇、安徽以及山東等地,浙江商會成員組建的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已經如星星之火。
一場新的探路行動,正在召喚著浙江商會和浙商們。
編 輯 白 靈
E-mail:b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