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廣州市選舉工作辦公室通報,廣州市下轄的增城市已產生首批外來工人大代表,來自湖北孝昌的姜秀云、廣東云浮的胡斌和福建南安的戴益軍分別以88.45%、、91.71%和99.3%的高得票率成功當選。
這些當選后的外來工都表達了同樣的愿望:更多地反映外來工的訴求。他們最關注的話題也一樣:希望更好地解決外來工子女讀書難問題。
一直以來,廣州許多外來工便希望有外來工身份的人大代表。在“奧一網”的網絡問政平臺上,一位來自廣州市番禺區的市民郭先生說道:“廣州的發展,離不開外來人員的貢獻。”他希望廣州市、區人大代表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外來工人代表。
此外,早在2003年的廣州市人代會上,廣州市人大代表李亭亭等人就建言:廣州市應打破戶籍界限,增選外來工人大代表。2011年7月底,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還出臺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個別市縣區人大代表名額的決定》,規定設區的市按每25萬非戶籍人口增加1名人大代表。按此規定,保守估計,全廣州可產生28名左右的外來工人大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也曾多次提出要為外來工參政議政創造條件和渠道,讓“新廣州人”真正融入廣州。
在打造“幸福廣州”的背景下,這次外來工當選人大代表更具重要意義。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肖濱表示:“這釋放出一個信號,外來工群體權益日益受到重視。”廣東省人大代表朱列玉也認為,廣州能夠首次選出外來工人大代表是一個突破,“現在城鄉人大代表都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了,廣州市應該按一定比例選舉外來工代表,并且制度化”。
(《工人日報》記者 葉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