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池建好了,若后續管理服務跟不上,沼氣利用便可能時好時壞或半途而廢,這讓一些農民朋友備感苦惱。沼氣管理服務有啥好點子、好辦法呢?在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較完備的合肥市有四種管理服務新模式,值得借鑒。
模式一:公司經營
長豐縣探索了沼氣“全入托”服務模式,由沼氣服務公司與每一戶建池戶簽訂服務合同,每年收取服務費25元。保證每年提供2次免費上門給沼氣池“體檢”,平時出現故障則隨叫隨到,24小時內排除,配件按成本價提供。目前,已有800多沼氣戶簽訂“入托”合同。
模式二:沼氣合作社
肥西縣高劉鎮養豬戶較多,建有沼氣池2600口。2009年4月,由8名持證沼氣工和2名鎮農技人員發起成立了全省首家農村能源合作社——高劉農村沼氣合作社,經營服務范圍包括:養殖企業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戶用沼氣項目建設、沼氣池進出料服務等。
合作社的沼氣技工上門服務1次,每口池收取服務費10元;同時,利用抽渣車為沼氣戶進出料開展有償服務。為沼氣戶出料,農戶若自用沼液沼渣,則每車收取服務費20元;如果農戶不要沼液沼渣,則由合作社聯系賣給養魚和種菜大戶,賣沼液沼渣的收入歸合作社所有,沼氣戶只需付10元油錢。
模式三:技工承包
肥東縣由鄉鎮農村能源服務站統一管理鄉村網點,為沼氣戶提供公益性服務。全縣18個鄉鎮,每個鄉鎮聘1~2名持證沼氣工技術員,開展“建管用一體化”服務。沼氣技術員縣聘鄉管,他們的收入一部分來自建池創收,一部分來自縣鄉兩級的補助。鄉村網點服務隊平時免費給沼氣戶提供服務,需要更換配件的,按成本價收費,且保證隨叫隨到。
模式四:聯戶建沼氣池
光明村位于肥西縣山南鎮西部,現有570戶農戶。該村運用市場手段建設新農村示范點,一次規劃面積13公頃,88棟住宅樓,每棟3戶;分二期建設完成。他們創新思路,實施沼氣聯戶項目:每一棟樓(3戶)建一口18立方米的沼氣池,即把3戶衛生間生活糞污歸集到一個沼池里,原料不足部分由附近的養蠶大戶和養豬廠提供蠶沙和豬糞,產生沼氣供3戶使用。村服務網點負責建池,實行統一供料、出料,統一維修,統一收費,住戶只管用氣,根據用量實行計量收費。 (安徽 馮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