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友尼利福公司經理柯爾在企業經營中有一個基本的信條,即“不拘于體面,而以相互利益為前提”。依據這一信條,他在企業經營和生意談判中常常采用退讓策略。在一定情況下,甘愿妥協退步,以贏得時機發展自己,結果可能是退一步進兩步,實質上還是自身獲益。
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東海岸早就設有大規模的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那里有豐富的肥料,并適合于栽培食用油原料落花生,是友尼利福公司的一塊寶地,也是其主要財源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友尼利福這些肥沃的落花生栽培地一塊塊地被非洲國家沒收,這使該公司面臨極大的危機。針對這種形勢,柯爾對非洲子公司發出了6條指令:第一,非洲各地所有友那蒂特公司系統的首席經理人員,迅速啟用非洲人;第二,取消黑人與白人的工資差異,實行同工同酬;第三,在尼日利亞設立經營干部養成所,培養非洲人干部;第四,采取互相受益的政策;第五,逐步尋求生存之道;第六,不可拘于體面問題,應以創造最大利益為要務。柯爾在與加納政府的交涉中,為了表示尊重對方的利益,主動把自己的栽培地提供給加納政府,從而獲得加納政府的好感。后來,為了報答他,加納指定友尼利福公司為加納政府食用油原料買賣的代理人,這就使柯爾在加納獨占專利權。在同幾內亞政府的交涉中,柯爾表示自行撤走公司。他的這種坦誠的態度反而使幾內亞受到感動,因而允許柯爾的公司留在幾內亞。在同其他幾個國家的交涉中,柯爾也都采用了退讓政策,從而使公司平安地渡過了難關。
在生意場中,必要的退讓可以換來更大的利益,一味地咄咄逼人則有可能使你陷入死胡同。當然,退讓策略的運用,既要適時,又要得體,一定要充分掌握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自己有必勝的信心;同時,要對自己控制局勢的能力有正確的估計,萬萬不可不分時機地濫用。 (江西 曾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