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產量和種植效益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戶認可。但不少農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明顯的誤區,嚴重影響了它的使用效果。為此,筆者提醒農民朋友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時要避免以下五個誤區:
誤區一:以“劑”代“肥”
植物生長調節劑必須在充足的水肥條件下才能發揮顯著的功效,但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被廠商夸大了使用效果,致使一些農戶把其當成肥料使用,把促進作物生長的希望單純地寄托在植物生長調節劑上,而不在施肥、灌水、中耕、松土等常規技術上下工夫,最終影響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效果。
誤區二:隨意加大用量
植物生長調節劑屬激素類物質,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用量只需幾克或幾毫升。但有的農戶總怕用量少了沒有效果,隨意加大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量或使用濃度,這樣做不但不能促進植物生長,反而會使其生長受到抑制,嚴重的還會導致葉片畸形、干枯脫落,甚至整株死亡。
誤區三:所有植物生長調節劑都直接兌水使用
有些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生產上使用較多的九二〇(赤霉素),必須用酒精或溫熱的高度白酒溶解后才能兌水使用。但有的農戶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前,常常不認真閱讀使用說明,而是對所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都直接兌水使用。由于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不能直接在水中溶解,加之微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若不事先配制成“母液”后再配制成需要的濃度,藥劑很難一次混勻,也會影響到使用效果。
誤區四:隨意與其他農藥、化肥混用
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化肥、農藥能否混用,必須在認真閱讀使用說明并經過試驗后才能確定。但很多農戶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時,為圖省事,常將其隨意地與化肥、殺蟲劑、殺菌劑等混用,希望達到同時促進作物生長、保花保果、補充肥料和防病治蟲的作用。但若混合不當,則會“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誤區五:不看時機,隨時噴施
植物生長調節劑必須在植物生長的關鍵時機(如黃瓜花芽分化期)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如果使用時機不當,就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產生“副作用”。有的農戶對此認識不足,認為無論什么時候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都能夠起到促進作物生長,收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因此不看時機,隨時噴施,以致噴施效果不佳,有的甚至減產、減收。
(山東
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