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云南省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發布。這是全國第一部專門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的省級政府規章,該規定從2011年5月1日起實施。云南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榮明表示:“農民工增收不僅要靠政策,靠自己創業,更要靠制度保障。”
《規定》以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準備金制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應急周轉金制度的“三金制度”為核心,要求建設領域用工單位在銀行開設專門的農民工工資準備金賬戶,建設單位將不低于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總額10%的資金預存入賬戶,專門用于農民工工資的正常支付,并由銀行直接從工資準備金賬戶向農民工個人賬戶、發放工資: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在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賬戶并負責管理;建設領域由建設單位按施工合同約定工程款的3%存入工資保證金,非建設領域發生過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按本單位農民工一至兩個月工資總額存入工資保證金;要求州(市)和縣(市、區)政府利用財政資金建立應急周轉金,在發生用人單位確實無能力支付、逃避支付農民工工資等情況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時,動用應急周轉金先行墊付部分農民工工資或基本生活費。
此外,《規定》還明確了實名管理、連帶責任、支付信用、部門聯動、行政問責5項保障制度。規定用人單位支付農民工工資應當編制實名工資支付表,工資支付表必須保存兩年以上備查;建設工程承包企業應當對建設工程各環節的工資支付情況履行監控義務,對所承包的建設工程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總責。
張榮明表示,過去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監督管理主要由勞動保障部門來執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執行和監督不夠有力。為此,云南省出臺的新規定,制定了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由政府統一領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明確了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中的職責,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維護農民工獲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