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絲猴群體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社會關系呢?這一直是專家們很關心也很想揭開的謎。從2005年開始,北京林業(yè)大學和神農架自然保護區(qū)的專家和工作人員,開始對一群川金絲猴進行跟蹤研究。他們通過近距離觀察,了解到川金絲猴群體關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1 復雜的社會關系
蔚培龍
2007年7月,北京林業(yè)大學的鮑偉東副教授帶領當時正在攻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yè)碩士學位的我和袁梨,帶上攝像機、照相機、望遠鏡等設備和野外生活用品,來到神農架保護區(qū),開始對川金絲猴進行近距離觀察和研究。
保護區(qū)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川金絲猴生性膽小機警,對它們進行近距離研究困難重重。工作人員從2005年秋季開始對一群川金絲猴進行跟蹤,并在野外投食。剛開始時,猴子的警惕性很高,不敢取食工作人員投放的食物,一見到他們的身影就逃之夭夭。但慢慢地,當猴子發(fā)現(xiàn)這些人并無惡意時,就不再恐懼,開始接近他們并取食投放的食物。
7月20日,保護區(qū)科研所的楊敬元所長帶著我們上山了。我們順著一條清澈的小河迂回往山腳走去。突然,楊所長停下腳步,拉長聲音發(fā)出“噫……”的聲音。他對我們說,他這是在和金絲猴打招呼。說話間,金絲猴們就像一群精靈浩浩蕩蕩地從山坡上下來了。雄性家長在前面探路,小猴緊緊地抓住母親腹部的毛,由母親攜帶著往下移動……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見金絲猴,它們就離我30多米,我非常興奮,差點就尖叫起來。
從那一刻起,我注定要和這些人間精靈結下不解之緣。三年多來,我一直不間斷地對這群金絲猴進行追蹤和近距離觀察,從而了解到金絲猴群體內部關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家長更替:強者生存
我們追蹤觀察的這個金絲猴種群最初有45只猴子,分為三個家庭單元和一個全雄單元。我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川金絲猴的社會行為,為此,首先就得認識每一只猴。但是,我在猴群中看到的面孔都一樣,都是朝天鼻、藍臉、金色的針毛,誰是誰呀?
為了盡快地認識所有的猴子,我絞盡腦汁,希望想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我突發(fā)靈感,把所有猴子的照片都打印出來,然后在它們休息時,把照片拿出來一個一個地相面。這招果然靈驗,我只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能分辨所有的猴子了。原來,它們雖然看上去都長得一樣,但仔細分辨還是會發(fā)現(xiàn)很大差異的,比如可以從面部上的皺褶判斷年齡的大小,從頭頂上的毛色深淺看出個體差異,它們背部的金色針毛的長短也各不相同。
這群猴最初分為三個家庭,家長分別是“長毛”、“白頭”和“紅頭”。在川金絲猴社會組織中,一個家庭單元只有一只成年雄猴擔任家長,其余的雄猴全部被排擠出去,形成全雄單元。但是,家長不實行終身制,更不實行世襲制。家長之位是依靠爪子和牙齒拼出來的。
在三個家庭中,家長“長毛”年齡最大,牙齒的釉質已經嚴重磨損,表面發(fā)黑,顏面的皺褶向人們告示它韶華已逝。在這種情勢下,全雄單元的光棍們個個蠢蠢欲動。2007年7月初,膽大妄為的光棍們向“長毛”的權威發(fā)起了挑戰(zhàn)。“長毛”雖心知肚明,卻不甘心把王位拱手相讓。于是,光棍們開始了圍追堵截。幾天后,“長毛”不敵年輕的挑戰(zhàn)者,只好宣告退位,將王位讓與了單身雄猴“小楊”。
“小楊”順理成章地“成家立業(yè)”了,但盡管它竭盡全力討好雌猴們,為它們搶占好的棲息地和好吃的東西,但相對于另外兩個家庭的家長——霸氣十足的“白頭”和“紅頭”,它的勢力明顯不足,雌猴們對它若即若離的,并未承認它的家長地位。全雄家庭中一個名叫“大膽”的雄猴似乎看穿了那些雌猴們的心思,它在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后將“小楊”趕下臺,成功地登上了家長的寶座。
如果面對的是強壯的家長,單身雄猴的挑戰(zhàn)往往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有些聰明的單身雄猴并不公開行動,它們會采取“暗渡陳倉”的辦法——仔細觀察家庭內遭受冷落的雌猴,然后悄悄地靠近并示好,以俘獲其芳心,最后將其拐走“另立門戶”,成立新的家庭。全雄家庭的“一撮毛”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當上家長的。“一撮毛”發(fā)現(xiàn),“紅頭”家庭中的一只名叫“天天”的年少雌猴常常在群體遷移時和家庭成員落開一段距離。于是,“一撮毛”經常跑到“天天”的身邊,溫情地看著它,要給它理毛,“天天”也半推半就的,沒有拒絕“一撮毛”的“求愛”。就這樣,通過短暫的相互了解,“天天”以身相許地“嫁”給了“一撮毛”。在隨后半個月中,“一撮毛”利用同樣的辦法先后俘獲了“白頭”家庭的“妮妮”、“紅頭”家庭的“寶寶”、“白頭”家庭的“歡歡”和“龍龍”共5只雌猴,由此組建了一個完整的家庭。
就這樣,這群金絲猴就演變成了四個家庭。
“父子”關系:撲朔迷離
在川金絲猴部落中,由于家長的更替、雌猴往別的家庭遷移以及家庭的拆散與重組等,往往會導致新生的幼猴與家長的關系不是真正的父子關系。多數(shù)情況下,它們之間的關系撲朔迷離,讓人琢磨不透。
在“白頭”家庭,“白頭”一直擔任家長,未發(fā)生家長替代,其龐大的“后宮”也未發(fā)生變動,所以“白頭”與該家庭內的幼猴之間的關系可以確定為父子關系。但是,其他幾個家庭的情況就復雜多了。
2007年7月11日,全雄家庭的“小楊”取代“長毛”當上家長,但僅一個月后就被“大膽”取而代之,所以次年該家庭出生的幼猴的父親究竟是誰不得而知。2008年8月15日,全雄家庭的“大楊”取代“紅頭”當上家長,所以“大楊”與次年該家庭內出生的幼猴的關系可能是父子關系,也可能是繼父子關系。原“紅頭”家庭的雌猴“寶寶”于2008年7月5日離開“紅頭”加入到“大膽”家庭,和“大膽”建立了夫妻關系,所以次年“寶寶”所生幼猴讓人無法判斷其父親是“紅頭”還是“大膽”。雌猴的“紅杏出墻”則使新生幼猴與家長的關系更加撲朔迷離。2008年8月29日,“大楊”家庭的雌猴“糊糊”乘“大楊”不注意,和另一家庭的家長“大膽”偷情,這次交配“糊糊”是否懷孕不清楚,所以次年“糊糊”所生幼猴的父親是誰也無法確定。
金絲猴的婚姻關系并不穩(wěn)固,隨時可以解除,也隨時可以建立,家長可以公然“納妾”,為“妻”的也并不十分計較。2008年10月15日,已有“妻室”的“大膽”納“小麗”為“妾”,身為“大老婆”的“俊俊”有點不滿,經常找“小麗”的麻煩,但“小麗”有“大膽”撐腰,“俊俊”也奈何它不得,只好和其共伺自己的“丈夫”。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雌猴們的偷情行為,也并不懲罰,而是把怨氣撒在偷情的雄猴身上,往往把后者追得無處藏身。
邀配行為:爭相“邀寵”
川金絲猴在一年內的任何月份都有交配行為,但在8~11月為交配高峰期。觀察發(fā)現(xiàn),川金絲猴在交配之前有邀配行為,而且發(fā)起邀配的多數(shù)都是雌猴。
2008年12日,雌猴“團團”溫情脈脈地看著家長“白頭”,尋求與“白頭”的目光對視。在引起了“白頭”的注意后,“團團”小跑一段距離,然后全身匍匐在地,等待“白頭”。這種姿勢持續(xù)了三秒,這時“白頭”以張嘴回應,邊張嘴邊走向“團團”,最后上前和“團團”交配。
雌猴之所以積極發(fā)起邀配行為,可能與川金絲猴的社群結構形式有關。在金絲猴“一夫多妻”的社會中,雌猴為了爭取到更多的交配機會,提高自身的繁殖率,只得頻頻發(fā)起邀配;而雄猴因為沒有其他個體和它競爭交配權,所以養(yǎng)尊處優(yōu),發(fā)起邀配行為的次數(shù)很少,即使發(fā)起邀配,模式往往也很簡單:走向雌猴,張嘴,用手上抬雌猴的臀部試圖交配。
眾多的雌猴共同擁有一個“丈夫”,因此雌猴之間“爭風吃醋”現(xiàn)象也就在所難免了。在雌猴的邀配過程中,常常會有其他雌猴叫嚷干擾,或者其他雌猴同時也邀配,以干擾正在邀配的雌猴。
2008年9月的一天,在猴群往坡上移動的過程中,“大膽”家庭的雌猴“寶寶”趴在地上向“大膽”邀配,“大膽”正要過去和“寶寶”交配,這時,“大膽”的“大老婆”“俊俊”也趴在離“寶寶”不遠的地方,向“大膽”發(fā)出邀請。“大膽”先看了一眼“寶寶”,然后徑直走向了“俊俊”。
在邀配過程中,雌猴們總是變著花樣去吸引“丈夫”,它們常常變換邀配的姿勢和地點,從而引起家長的注意,以得到更多的交配機會。
母子情深:舔犢之情
川金絲猴的產仔季節(jié)在每年的3~5月。從2006年到2009年,這群猴共有28只小金絲猴出生。盡管有這么多的幼仔出生,我們卻沒有一次親眼目睹小猴的出生情形。據(jù)多年在野外跟蹤川金絲猴的人說,當有小猴出生時,所有的猴群家庭成員都在森林里地勢較高的地方等待要生產的母親,等生下小猴后才開始移動。
剛出生幼猴的體重約1千克,眼睛周圍紅紅的,半睜著眼,全身體毛呈黑色,手掌、腳掌乃至手指甲、腳趾甲都是肉紅色的。幼猴一出生就能緊緊地抓住母親腹部的毛,由母親攜帶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母親的騰躍技術是一流的,如果要從一棵大華山松頂端“飛”到另一棵小紅樺的樹枝上,它先晃動華山松的樹干,等反彈力正好可以支撐它躍到目的地時開始起跳,然后準確無誤地落到紅樺的樹枝上。所以,川金絲猴的母親是天生的“力學專家”。當然,幼猴的抓握能力也不得不讓^佩服。試想,一個剛出生的人類嬰兒的力量能有多大?而幼猴卻從來沒有一次因為沒有抓握好母親的毛而掉到地上。母子間默契的配合,讓人感嘆不已!
“阿姨行為”:集體育幼
川金絲猴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在川金絲猴社會中,撫育幼猴是全體成員共同的責任。在這里,我們把非母雌猴對幼猴的照料行為稱為“阿姨行為”,因為這類行為與母親對幼猴的照料行為非常相似。這種行為也存在于其他疣猴類動物中,長尾葉猴哺乳的母親在喂完自己的幼兒后還會喂其他的幼猴。
2009年3月,“短尾巴”生下一只幼猴,該家庭內的另外兩只雌猴“歡歡”和“迎迎”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它們湊過去看新生的嬰猴,并試圖從“短尾巴”的懷中奪過來由自己照顧。“短尾巴”也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任憑其他雌猴如何死纏爛磨,它就是緊緊地抱住嬰兒不松手。其他雌猴并不就此罷休,而是伺機搶奪嬰猴,一旦從“短尾巴”懷中奪過幼猴,它們就會擁抱小猴,還頻頻低頭親吻它,為它理毛。有時,它們搶過幼猴后,害怕“短尾巴”把小猴搶回去,就會帶著小猴跑到離“短尾巴”遠一點的地方呆著。
“小新”家庭是一個新組建的家庭。2008年7月23日,全雄單元的“小新”接納“天天”、“妮妮”和“龍龍”組建了一個新家庭,不久,“紅孩兒”和“悟峰”也加入了這個家庭。2009年4月11日,該家庭的雌猴“龍龍”首次生育。這個家庭內的其他雌猴
e5a3a5a4463e1b1f6da579a285eff9ce還都沒有生育過,它們對“龍龍”的嬰猴表現(xiàn)出特別大的興趣,爭先恐后地去接近它,并試圖從“龍龍”懷中搶走它。然而,首次生育的“龍龍”對自己的孩子疼愛有加,寸步不離,任憑其他雌猴如何努力,它就是不肯將孩子交給它們。
從雌猴的“阿姨行為”看,只生育過一次的“歡歡”對“短尾巴”的幼猴最感興趣,其“阿姨行為”表現(xiàn)得最頻繁;而已經生育過兩胎的“迎迎”的“阿姨行為”就明顯少于“歡歡”;年齡較大、生育經驗更豐富的“團團”的“阿姨行為”次數(shù)很少。此外,“紅頭”家庭的年邁雌猴“老金花”已不再生育幼猴,它對其他雌猴所生的幼兒表現(xiàn)得非常冷漠,從不主動接近和照顧幼猴。觀察發(fā)現(xiàn),“阿姨行為”與雌猴自身的生育經驗有關:生育經驗越豐富,“阿姨行為”表現(xiàn)越弱;反之,“阿姨行為”表現(xiàn)越強。
當幼兒由其他“阿姨”照顧時,母親大多時間是在進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川金絲猴的“集體主義”觀念竟如此強烈。雌猴們爭先恐后地去照顧別人的孩子,客觀上讓幼猴的母親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取食,從而滋補產后虛弱的身體,為幼兒提供更充足的乳汁。當輪到它們生育孩子時,其他的雌猴反過來幫助它們。大家就這樣互相幫助,共同撫育下一代,保證了川金絲猴種族的繁衍。
對于過群居生活的川金絲猴而言,“阿姨行為”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這種行為讓缺乏生育經驗的“準媽媽”們學到撫育幼兒的經驗,為它們日后撫育幼兒打下基礎。比如“白頭”家庭的雌猴“團團”在2006年生了一只小雌猴“紅孩兒”,到2008年,“團團”又生了一只雄猴。此時年僅兩歲的“紅孩兒”已經知道應該照顧小弟弟,只不過它缺乏照顧經驗,顯得笨手笨腳的,小弟弟不斷發(fā)出“呀、呀”的抗議聲,表示不滿。
可見,“阿姨行為”起到多贏效果,對“阿姨”、母親和幼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屬于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川金絲猴長著一張藍色的臉,一個很有特點的“朝天鼻”,身披長長的金色針毛,是名副其實的“金絲猴”。和它同屬的兄弟還有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除越南金絲猴分布在越南外,其他三種都是中國特有種,且種群數(shù)量稀少,是與大熊貓齊名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川金絲猴分布在我國四川、甘肅、陜西和湖北四省,數(shù)量總共約為2.5萬只。湖北的川金絲猴主要分布在神農架林區(qū),這也是川金絲猴地理分布的最東段。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qū),氣溫偏涼且多雨,區(qū)內山體高大,平均海拔1700米。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非常適合川金絲猴群體的生活。在神農架,生活著1200多只川金絲猴,它們在海拔1600~3200米的原始森林中活動。
川金絲猴雌雄的體形差異比較大,成年雄猴體重可達20千克以上,成年雌猴體重約為成年雄猴體重的一半。雄猴背部的金色針毛長達30厘米,雌猴的針毛則短而稀疏。成年雄猴的嘴角有瘤狀突起,其他的則沒有。成年雄猴具有乳白色的乒乓球大小的睪丸,十分醒目。
川金絲猴大多過著“一夫多妻”的生活,典型的家庭單元由一個身強體壯的雄猴擔任家長,同時擁有多個妻妾及子女,妻妾的數(shù)量多少依據(jù)雄猴的身體力量決定,多則七八個,少則一兩個。其他的雄猴都被排擠出去,聚集在一起形成全雄家庭。一雄多雌家庭擔任繁衍后代的任務;全雄家庭成員幾乎沒有機會參與繁殖,它們在外圍負責猴群的警戒工作。
母子情深的川金絲猴
2009年3月的一天,我同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金絲猴活動的地方。但是,任憑我如何呼喚,猴群就是不下來。這是怎么回事?后來,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可能有小金絲猴出生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很興奮,跟蹤了這么多年,我還沒見過剛剛出生的金絲猴小寶貝呢!于是,我在下面靜靜地耐心等待著。
中午12點半左右,猴群浩浩蕩蕩地下來了。等猴子們來到身邊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沒有“白頭”家庭的成員。在所有的家庭中,“白頭”家庭的地位是最高的,它們總是第一時間來到投食場取食。今天是怎么了?我正迷惑不解,突然,一個稚嫩的聲音傳入了我的耳朵。我定睛一看,“白頭”家庭的成員都在后面。啊!一只名叫“短尾巴”的雌猴懷里抱著一只小金絲猴。這讓我興奮不已,我真想馬上看到這個金絲猴寶寶!但我克制著自己,耐心地等待……又過了大約十分鐘,“白頭”終于帶著它的妻兒們下來了。我慢慢地靠近“白頭”家庭,試圖近距離地看看剛出生的小家伙,可今天“短尾巴”對我十分防備,它把小猴緊緊地抱在懷里,還把臉也轉了過去,看上去是很不歡迎我。家長“白頭”也很警覺,一會兒瞪大眼睛看我,一會兒又爬上樹去晃動樹干。我理解它這樣做是想警告我別傷害它的孩子。無奈之下,我只好識趣地慢慢退后,在稍遠一點的地方用望遠鏡觀察那只小金絲猴,不去打擾它們一家的天倫之樂。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每天尾隨“白頭”家庭,觀察這個新生的小精靈。我發(fā)現(xiàn)在幼猴剛出生的幾天內,它去任何地方都由母親攜帶。母親緊緊地抱著幼兒,一方面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暖。母猴不時地親吻幼兒的頭部,小猴也非常乖,似乎很聽媽媽的話,還時不時地去吸吮母親的乳汁。小猴享受著最幸福的幼年時光。到它半個月大時,就不那么聽話了,開始想掙脫母親的懷抱去獨闖天下。這時,母親舐犢情深,不愿意讓孩子獨自去冒險,通過拽小猴的尾巴把它限制在自己的身邊。幼猴很不甘心,不斷地發(fā)出“哦……”的撒嬌聲。母親,只好給孩子理毛,以轉移其注意力,使其不再哭鬧。在這樣一個矛盾沖突中,我感受到的是川金絲猴的母子情深。(蔚培龍)
避免近親繁殖的策略
川金絲猴是群居動物,它們如何避免近親繁殖呢?研究認為,川金絲猴群的以下一系列行為可以有效地避免近親繁殖。
雌猴遷移出生家庭 觀察發(fā)現(xiàn),雌猴在長大進入生育年齡后,就會從所出生家庭遷移到非出生家庭,和非父本雄猴交配。以2008年初次生育的“寶寶”、“歡歡”和“龍龍”為例。2007年8月7日,“寶寶”由“紅頭”家庭進入“一撮毛”家庭,并和“一撮毛”交配;同天,“歡歡”由“白頭”家庭進入“一撮毛”家庭,也和“一撮毛”進行了交配:2007年8月9日,“龍龍”由“白頭”家庭進入“一撮毛”家庭,過了一段時間后和“一撮毛”交配。雌猴在長到生育年齡后遷離出生家庭,并和新遷入家庭的家長交配,其原因可能就是增加后代基因的雜合性,避免近親繁殖。
少年雄猴被驅逐出出生家庭 在川金絲猴社會中,雄猴長到3歲左右就會被家長驅逐出家門,進入全雄家庭。這就避免了它和家庭內親緣關系較近的雌猴交配。
家長替代 新的家長取代過去的家長,可以避免家長因在位時間太長而與自己有親緣關系的雌猴交配。
組建新家庭 如“一撮毛”先后接納“紅頭”家庭的“天天”、“白頭”家庭的“妮妮”、“紅頭”家庭的“寶寶”、“白頭”家庭的“歡歡”和“龍龍”五個雌猴組建新家庭;“小新”先后接納“天天”、“妮妮”和“龍龍”組建新家庭。在這種新組建的家庭里,家長和雌猴之間一般都沒有親緣關系。
換群 川金絲猴還存在換群現(xiàn)象。2006年5月,外來的雌猴“俊俊”、“橘子”和“花子”進入我們跟蹤的這群投食群。三天后,外來的雄猴“一撮毛”、“小新”和“紅臉”也從外群遷入到投食群。2007年7月2日,全雄家庭的“紅臉”離開投食群。2008年9月18日,雌猴“小尾巴”、“橘子”和“花子”離開投食群。2008年10月1日,雌猴“曲曲”離開投食群。2009年1月,全雄家庭的“波波”和“輝輝”隨外群猴子離開投食群。2009年4月,一只雄猴從外群遷移到投食群。2009年8月15日,全雄家庭的“牛牛”和“豆豆”離開投食群。川金絲猴雄猴和雌猴的這種換群行為,可讓它們尋求到親緣關系更遠的異性交配,從而增加后代基因的多樣性。(蔚培龍)
2 嚴格的等級制度
陳九屹 鮑偉東
棲息地的破碎使神農架川金絲猴成為川金絲猴的一個亞種。目前在神農架保護區(qū)生活著1200多只川金絲猴,主要分布在保護區(qū)內的金猴嶺、大龍?zhí)丁⒘_圈套、扇子壩、千家坪等地。2009年3月,我們在大龍?zhí)督鸾z猴科考站對川金絲猴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主要內容是通過人工投食,觀察猴群的取食行為,進一步了解川金絲猴社群中的等級觀念。大龍?zhí)秴^(qū)域海拔2160米,山體東西走向,為亞高山氣候,植被以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
霸道的猴王
此次我們考察的對象包括四個一雄多雌家庭(在一個家庭中擁有一個雄性家長和多個雌性成員)和一個全雄家庭(家庭成員全部由雄性單身漢組成)。我們用各家庭的雄性家長的名字來命名這些家庭,四個一雄多雌家庭分別為“白頭”、“大楊”、“大膽”、“小新”,全雄家庭為“長毛”。
這一天,我們拿著裝有花生、橙子的食桶走進密林深處,長喚一聲“開飯啰……”數(shù)百米外立時響起金絲猴“噫、噫”的應答聲,猶似天籟。在呼喚聲和應答聲中,一陣樹枝的“噼啪”聲由遠而近,幾只小猴在樹梢上探出頭來,緊接著,幾只身披金黃色“斗篷”的大猴呼嘯而至。我們剛把花生撒在地上,就有幾只猴子徑直走過來,拾起花生樂滋滋地吃起來。仔細觀察,原來這是“白頭”家庭。其他幾個家庭其實這時也已經來了,只是它們不敢走近,只在周圍徘徊,眼睜睜地看著“白頭”一家吃花生而干著急。過了一會兒,“大膽”悄悄地走近,想與“白頭”們分一杯羹。“白頭”見狀,立即撲上前去憤怒地撲打和撕咬。“大膽”被打得狼狽不堪,灰溜溜地走開了。其他猴群見到這一幕,更不敢上前吃食了。
我想,“白頭”如此霸道,一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多取食才這樣做的,可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卻讓我大吃一驚。“白頭”正自顧自地啃花生時,它的一個“妻子”——“短尾巴”走了過來,撿起它面前的一顆花生。“白頭”見此立即緊閉嘴巴,前伸頭顱,怒目以向,嘴里還發(fā)出“咕、咕”的聲音,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我知道它這是在警告“短尾巴”不準吃它的花生。
“短尾巴”終究經不住誘惑,還是吃了那顆花生。這時,只見“白頭”拋下手里的食物,起身向“短尾巴”走去,看來是要懲罰“短尾巴”了。“短尾巴”見勢不妙,趕快爬伏于地面,四肢放在身體下,這是屈服的表現(xiàn)。“白頭”倒也領情,爬在“短尾巴”的背上與之交配了一會兒,然后起身離開,意思大約是:“算了,我原諒你了!”“短尾巴”以它雌性特有的魅力化解了這一場矛盾。
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一幕:“白頭”的一個孩子走來,拿走了“白頭”身旁的花生。“白頭”一邊“咕、咕”地叫著,一邊毫不客氣地把小猴打開,嚇得小猴哇哇亂叫。可見,“白頭”的霸道對妻兒也是同樣的。
花生快吃完了,我們又投了一點花生。這次我們有意將花生投得離“白頭”較遠。雌猴和小猴見有機可乘,便過去取食。可“白頭”又“咕、咕”地叫了起來,它們只好讓出一條道,讓一家之長“白頭”過去吃花生。
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不獨“白頭”家庭如此,其他三個家庭的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家庭成員時也是這樣,可見金絲猴家庭中等級最高的家長總是占有最好的資源,很少顧及夫妻、父子(女)之情。
為了解決其他三個家庭的取食問題,我們分別給每個家庭投擲食物,每個家庭之間距離4~6米,一個家庭的成員在一起取食。這樣做解決了不同家庭的取食問題,但同一家庭成員間的搶食問題仍然未解決。我們只能盡量給每個家庭多投食,以滿足高級別猴的需要,只有讓它們有了足夠的食物,家庭其他成員才有機會取食。
盡管采用了分別給每個家庭投食的方法,但在分開取食的過程中,各家庭的家長之間也會打架,原因在于一家吃完后會到另一家的地盤上去爭食,后者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于是兩個家庭的家長就會發(fā)生撕咬打斗,直至一方避讓結束。
家庭中的“大欺小”行為
我們觀察到,在“白頭”家庭,不僅家長“白頭”對家庭成員行為霸道,家庭內級別最高的雌猴(我們稱之為“正室”)對等級較低的雌猴(我們稱之為“小妾”)也很霸道。如果“正室”見到“小妾”在自己面前搶食,它就會瞪眼“咕、咕”地叫,而“小妾”如果遭遇“正室”竊食,則只能忍氣吞聲。
別看平時母猴很愛護自己的小猴,“小妾”也很喜歡別家的小猴,可在取食時它們就顧不到那么多了。母猴在吃食時從來不管孩子,見到孩子拿自己面前的食物還會用手將其撥開,有時甚至還會發(fā)出“咕、咕”叫聲以示警戒。“小妾”見到小猴在自己面前取食時也會勃然大怒,對小猴又叫又瞪眼,有時它們甚至還會搶奪小猴手中的食物,小猴則只能乖乖地將食物交出來。
由此可見,猴群在取食時自上而下地形成了這樣的局面:“正室”欺負“小妾”,“小妾”欺負孩子,孩子徒呼奈何。
“流浪漢”幫群的悲慘遭遇
相比于前面所說的四個家庭,全部由單身雄性組成的“流浪漢”幫群的境遇更為悲慘。為避免與其他家庭相遇,這些“流浪漢”每次吃食時要么最早來,要么最晚來。如果它們來的時機不當,不幸被四個家庭的雄猴撞見,則難免發(fā)生一場追趕,有時甚至被幾個家庭聯(lián)合追趕。
我親眼見過“大膽”追趕“流浪漢”幫群。“大膽”如出膛炮彈般轟然射出,速度之快,耳邊一陣風響,眼前閃過一道金黃色弧線,轉眼便見它已落到一棵杯口粗的湖北海棠樹上,把樹干都壓彎到地了,嚇得全雄家庭的雄猴們魂飛魄散,落荒而逃。
還有一次,“流浪漢”幫群的頭領“長毛”來取食,“白頭”一見到它便撲過去又抓又打。“長毛”沒有實力,無心戀戰(zhàn),只好逃跑。可“白頭”不肯放過它,繼續(xù)追趕。“大楊”也加入進來追趕“長毛”。“長毛”被它們追得滿山亂串,好不凄慘!
最有意思的是,保護區(qū)工作人員投食時曾見過“大楊”追趕“長毛”,從東邊山頭追到西邊山頭,又從西邊山頭追到東邊山頭,然后兩者面對面用手互相廝打。最后“大楊”咬住“長毛”的脖子,“長毛”則咬住“大楊”的臉,兩者都死死地咬住對方不松口,大有不把對方咬死不罷休的氣勢。整個過程持續(xù)了約一個小時,最后,工作人員實在看不過去了,才人為地將兩只猴子分開。“長毛”轟然倒地,撲哧撲哧地喘粗氣,足足30分鐘才完全恢復過來;“大楊”則慢吞吞地走開了。因此,每次吃食時,“長毛”家庭成員總是呆在猴群的邊緣地帶,吃食時也時刻保持警惕;“長毛”更是呆在整個猴群的最邊緣地帶,它大約是被雄性家長們打怕了。
“弱勢群體”中的霸道行為
奇怪的是,即使在“流浪漢”幫群這樣的“弱勢群體”中,也存在霸道現(xiàn)象。“長毛”依仗自己強壯的身體,在幫群里肆無忌憚地搶食,而幫群中的其他幾只小雄猴都不敢拿它面前的食物。每當工作人員不忍心看著小雄猴挨餓而給它們“開小灶”時,“長毛”就會對著它們發(fā)出“咕、咕”的叫聲。工作人員只得呆在小雄猴的身邊,直到它們吃飽為止。“長毛”真可謂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我們在考察中還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的小猴都默默忍受大猴的搶食。除了成年雄猴,對成年雌猴和亞成年猴的搶食,小猴也有進行反抗的時候。它們不停地“咕、咕”叫著,用手亂打亂抓,盡管它們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敗下陣來。不過,有時大猴也不跟它們計較,轉身走開,這樣小猴就可以吃到自己面前的食物。
川金絲猴社會的等級制度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是它們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機制。最優(yōu)秀的雄猴占有最多的食物資源,特權最大,責任也最大。雄性家長的體重幾乎是成年雌性的兩倍,它們肩負著所有家庭成員的安全,同時由于家庭中雌多雄少,所以還肩負著繁殖后代的重任。在猴群遷移時,雄性家長要負責選定遷移路線,在遷移時還要打先鋒,由于責任重大,而日常食物往往又是不夠多的,因此,為了維持巨大的能量需要,雄性家長不得不對妻兒霸道。它們對其他家庭的霸道,則是為了保證家庭成員能夠順利進食;對全雄猴群霸道,則是為了防止單身雄猴與自己的“妻妾”交配,防止其篡權奪位。成年雌猴的霸道行為多與滿足自身營養(yǎng)需求有關,比如為待產或已產的嬰猴儲備能量、提供食物等。至于全雄幫群中像“長毛”這樣的雄猴的霸道行為則與儲存能量伺機奪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