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史上最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以已于2011年9月5日截止,根據征求意見稿,三級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0種,二級醫院不超過35種,同一通用名稱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另外,抗生素藥品在臨床上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3個級別管理。即根據患者病情、抗生素功效,每種抗生素藥品有不同等級劃分。
業內人士認為,衛生部7月份下發的《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意味著我國規范抗菌藥物使用的大幕已經拉開。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在世界性范圍內普遍存在,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即為“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按照WHO標準,醫院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率應低于30%,然而,目前我國抗菌藥物使用率約為46.5%,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率高達70%,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率甚至為97%~100%。
人們已經在為濫用抗生素而買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死于感染的人數每年不過700萬;而到了上世紀末,因為耐藥菌越來越多,死于感染的人數上升到2000萬。近年來,具有多種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的出現,更是為人類過度使用抗生素敲響了警鐘。2009年,超級細菌“新德里1號”在印度被發現,而印度正是全世界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我國濫用抗生素的程度和印度差不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今年我國耐多藥的結核菌數量已排在全球第一位。”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病科張文宏主任介紹說。
其實耐藥性的細菌并非新事物,它們一直存在并且隨著人類濫用抗生素而進化出強大耐藥性,在這場特殊博弈中,人類是超級細菌的幕后推手。超級細菌其實并不是一個細菌的名稱,而是一類細菌的名稱,這一類細菌的共性是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強勁的耐藥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超級細菌的名單將會越來越長,包括超廣譜酶大腸埃細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細胞菌、多重耐藥結核桿菌、泛耐藥肺炎桿菌、泛耐藥綠膿桿菌等。
8種常見的“濫用”
1.把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藥。其實抗生素只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癥無效。
2.誤認為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3.誤認為得了病毒性感冒后,用抗生素好得快。
4.誤認為使用高級抗生素,病就好得快。
5.誤認為使用抗生素的種類越多越有效。
6.一發燒、喉嚨一痛就用抗生素。其實,九成的感冒、拉肚子、上呼吸道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
7.頻繁更換抗生素。
8.服藥不遵醫囑,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