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唾液能維持口腔的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對食物有消化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能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機能。
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曰:“脾歸涎,腎歸唾。”認為唾液與脾、腎二臟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長壽、攝生保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濡養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發、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
從傳統養生觀點來看,咽唾宜與叩齒相結合。叩齒結束,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叩齒后,用舌在腔內攪動,先上后下,先內后外,攪動數次,可按摩齒齦,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然后可聚集唾液,分次吞咽。叩齒咽唾的養生方法,貴在持之以恒,注意養成保持口腔清潔的好習慣,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堅持叩齒咽唾,以達健身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