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確立了新聞出版業新時期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描繪了新聞出版業的新藍圖。“十二五”,在國際化視野下做出版,應創新出版、經營出版、開展國際經營、進行國際合作、匯聚國際資源、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出版國際化。
聚焦“十二五”,出版集團肩負著出版業跨越發展、自身超越發展和實現新目標的使命,出版集團應托起中國的出版盛世,成為一流的出版傳媒集團。何以成為一流的出版傳媒集團,應“突出主業、超越主業”;何以成為一流出版傳媒集團,應統籌規劃、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拼搏;何以成為一流出版傳媒集團,唯有創新、突破、發展和國際化;何以成為一流出版傳媒集團,必須“瞄準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展國際化經營,實現出版的國際化;何以成為一流出版傳媒集團,必須打造和彰顯“一體兩翼”的核心競爭力,(“一體”:一個市場主體,“兩翼”:一翼為國內市場經營,一翼為國外市場經營),實現國內、國際經營和發展齊頭并進,相得益彰。
志存高遠、智見全局,
創建未來的創新與突破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產業提升為國家戰略,《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及《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的發布和實施,為我國的出版傳媒產業和文化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五年是我國出版傳媒產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歷史機遇期,出版集團應積極抓住“十二五”重要歷史機遇期,重新審視,創新定位,創新戰略,調整結構,轉變方式,實現跨越。
一、出版集團的多層面創新
創新思維。思維決定企業的命運和成敗,創新思維應建立整體的、統籌的、系統的、符合企業目標和價值的戰略性思維。創新思維應建立時代性、經營性、產業化、市場化、服務化和國際化思維。戰略決定企業的未來,企業戰略是企業實現目標的前提條件;企業戰略是企業長久地、高效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戰略是企業充滿活力的有效保證。根據企業在產業中的比較優勢、政策的比較優勢、資源的比較優勢、資本的比較優勢及技術的比較優勢等創新產業戰略;根據已有和可達到的能力和實力、已有經營和未來經營的產品和內容、品牌的延伸和影響力、渠道覆蓋的地域、營銷的深度和廣度、服務的功能和效應及經營目標等創新市場戰略;根據資金融通時機、資金融通規模、資金融通方式、企業發展階段及資本經營的方式、目的和目標等創新資金融通戰略;根據技術方向的選擇、技術的切入點、技術來源、技術模式的選擇、技術資金的籌措、技術力量的組合、技術團隊、技術機構的建設、技術的可持續性、技術的社會基礎及技術發展要求和趨勢等創新技術戰略;根據以人為本、尊重人才人格、人才培訓、人才管理、人才儲備及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人才作用和人才價值等創新人才戰略;根據企業的國際化設想、國際化環境、國際化定位、國際化趨勢、國際化經營目標、國際化模式等制定、創新國際化戰略;應根據“突出主業、超越主業”及文化產業相關多元化的構想,創新多元化戰略。
創新商業模式。當今時代企業競爭正在從產品、品牌、技術競爭向商業模式的競爭邁進。其本質是發現價值,實現價值和分享價值,商業模式是企業之本,也是企業決勝未來的關鍵。商業模式是企業經營的根本,企業經營既要重成本管控、運行管控,更要重價值增加。商業模式的本質即價值,應根據價值創新、價值整合創新商業模式。
新業務流程。業務流程是一項執行一系列步驟,是相關聯的、結構化的活動集合,是獲取商業成果的配方,是為顧客提供價值的協作性活動的集合。業務流程關乎企業的競爭優勢,關乎企業經營效果和效應,關乎企業各環節協同,關乎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應根據經營效率高效、企業價值最大化、協同執行簡便適用等創新業務流程。
創新組織架構。一個集約化、一體化、規模化、產業鏈完整的集團,清晰完整的組織架構至關重要。組織架構的設立和區分應細分為戰略型、決策型、策劃型、研發型、營銷型、資源型、渠道型、培育型、拓展型、多元型、復合型、功能型、服務型、管理型等,應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功能、產業單元專業屬性、業態環境、市場環境、渠道(客戶)類型等創新組織架構。
創新企業制度。企業制度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企業及其構成的行為準則,是企業高效發展的活力源泉,是企業有序化運行的機制框架,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機制保證,是企業組織和員工的行為規范。企業制度是企業經營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方法、手段的有效體現,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價值顯現、戰略推進、目標實現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應創新產權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組織制度、管理制度、人格化制度及契約制度。
創新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保證企業戰略與企業制度實現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企業戰略創新與制度創新的理念基礎,是企業活力的內在源泉,是企業行為規范的內在約束。企業文化創新是極其關鍵的,是企業創新不可缺少的。企業文化從內涵到外延、從思想到價值、從價值到理念,企業文化的塑照和創新必須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創新經營。創新是為了經營和發展,經營要提升,發展要跨越,根據經營的資源、資本經營的核心和目的、市場環境、渠道的選擇、投入與產出、客戶價值實現與創造和實現自身價值,創新經營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經營出版就是經營內容、經營網絡、經營渠道、經營市場、經營資源、經營產業鏈。
二、出版集團應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突破和發展
出版的第一要務就是發展。目前很多出版集團已進入戰略發展階段,戰略型發展需要超常規發展,需要跨越發展,需要全方位多元化發展。在戰略發展階段,企業戰略、目標、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固然重要,但必須牢牢抓住掌握三大要素:市場、資源、環境。立足市場,不斷拓展;尋求資源、聚合資源、整合資源;捕捉機遇,抓住機遇,通過機遇改變環境,審勢、取勢、順勢、借勢、造勢。企業要發展必須找到突破點。
(一)突破理念和觀念。理念和觀念既體現了戰略思想、目標和目的、愿景和使命、價值和效益、方式和路徑及企業文化等,要在理念和觀念上達成共識,形成決策和執行一體性、一致性和高效性。
(二)突破發展方式和經營方式。發展理念和經營理念決定了發展方式和經營方式,應根據發展理念和經營理念促進發展方式和經營方式的突破。
(三)突破發展路徑。發展戰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路徑決定著企業戰略的推進、實施和目標的實現,應在發展路徑上進行突破。
(四)突破固式。世界是變化的,事物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變化中找到規律,找到適合的方式。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形成的模式和方式為企業的經營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并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保障和借鑒。新的戰略和目標一經確立,戰略的推進和目標的實現需要多種方式,需要與其相適應的經營、運行、管理、服務方式,應突破固式,用現代的、趨勢的模式和方式去實現發展戰略和目標。
(五)突破企業的發展階段。企業發展要把握好三個階段,企業在經營發展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已形成的業務板塊也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已開啟或即將開啟新的業務也離不開企業發展要經歷的三個階段,應明確企業處在哪個發展階段,明確企業各業務板塊及新興業務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突破企業的發展階段。
(六)突破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即起步階段、規模收益遞增階段、規模收益遞減階段、并購整合階段、壟斷收益遞增階段和壟斷收益遞減階段。應把握自身的生命周期,當生命周期來臨時,要勇敢地去突破。如果到了生命周期的轉折點不去突破,企業就會錯過發展機遇。應積極適時把握生命周期的突破,生命周期突破得好,能縮短生命周期的時段,每個生命周期應該解決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能夠使自身不斷地順利發展。
(七)突破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在競爭中能否取勝,最本質的原因就是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基因,找到企業的基因,并且不斷去優化,企業就能夠不斷發展、經久不衰。打造獨特的、別人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企業的愿景、目標、使命和價值。
(八)突破企業執行力。企業的執行力關乎于企業的決策和執行,保持決策層和執行層的良性關系,提高決策和執行的效率,執行力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執行是戰略目標實施的橋梁,戰略目標要有強有力的執行力才能得以實現。
(九)突破人才管理。未來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戰略目標實現和成功的關鍵。人才是企業的關鍵資源,獲取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用好人才是企業發展成功的關鍵。知人善任,搭建人才脫穎而出,人才成長、人才發展、人才實現價值的平臺和機制。
全球布局、跨界發展,
努力開創國際化經營的新格局
“縱覽世界,沒有一家專注于國內市場的企業最終能夠成功,因而國際化是企業的戰略選擇,國際化將成為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國際化并不是高不可攀,通過國際化可開闊視野,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觀念,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管理經驗,完善和補充資源、資本和市場,可以為我們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為我國的文化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確立了新目標、賦予了新政策,為我國的文化企業國際化
mkul4x8EvVIGfFH8gogbxA==經營和走向國際化提供了新機遇。
開展國際化經營不僅僅是搭建一個經營板塊,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國際化發展的產業體系,打通國際化產業鏈,為企業經營和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國際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和長遠效益。
(一)出版集團開展國際化經營,謀定后行
開展國際化經營,實現國際化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應準確定位、嚴密規劃,形成謀略和目標。
一要有國際化愿景。通過實現愿景成為全球出版傳媒產業鏈中一流的,具有較多優質資源、較強品牌效應、較強影響力的運營商、服務商和集成商。二要有國際化目標,制定國際化目標包括產業目標、能力目標、市場目標和經營目標及國際品牌力和影響力等。三要有國際化戰略。制定國際化戰略包括產業戰略、市場戰略、資源戰略、資本戰略、技術戰略、人力資源戰略和多元化戰略等。四要確立國際化方針。以需求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開創新業態,整合優質資源,根據經營發展規劃和目標,把握企業的成長期和生命周期加快國際化進程。五要有國際化商業模式。要建立以通過產品經營、資本經營、資源經營和服務為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采取整體的解決方案和一切方式的整合,制定集交易、運營、合作及服務于一體的商業模式。六要走國際化路徑。以“利基戰略”為原則,做國際市場的利基者,循序漸進進入東南亞市場、歐洲市場、北美市場及全球市場。七要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以理念、資源、資本、技術、渠道、市場為前提,尋求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合作關系,以合作、聯盟和開展貿易等參與國際化競爭。八要實現全方位國際化。以產品研發和交易的國際化、資源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營銷策劃國際化、管理機制國際化、服務功能國際化及人才國際化等實現全方位國際化。
(二)出版集團開展國際化經營,謀策共進
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和推進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實踐,創新、開展國際化經營是出版集團經營發展的必然選擇。
首先,要根據國際化戰略,規劃制定國際化的產品策略、資源策略、資本和投融資策略、市場策略、產業策略和服務策略等,使戰略得以推進和實現。使產業和服務國際化,發揮比較優勢并進行產業項目、產業單元和服務擴散;使市場國際化,充分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效應;使資源國際化,充分發揮國內、國際的兩個資源力量;使資本國際化,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和條件達到國內、國際資本與產業的整合;使技術國際化,使已有技術與國際技術融通;使人力資源國際化。
其次,中國出版、傳媒、文化集團必須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采取吸納與輸出相結合,盡納國際經典文化和內容、優質項目和產業要素,輸出、傳播中華文化和內容,使中國產品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文化走出去;使國外產品引進來、國外企業引進來、國外文化引進來。
同時,要與國際強勢、知名出版文化企業(集團)合作,形成戰略合作伙伴或戰略合作聯盟,共襄、共盟、共享、共贏。積極引進國際品牌項目,集合品牌,做品牌集群的組合者,經營品牌集群。在引進、經營國際品牌過程中逐漸創立自己在國際上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