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出版業的迅速發展,出版社之間以及國內外出版社開展版權交易活動日益頻繁,版權合作特別是國際版權合作已經成為當今出版產業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作為全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翻譯出版事業的出版機構之一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以下簡稱“譯文社”),曾經在國內率先推出正式購買版權的翻譯小說,成為中國出版業開展規范的國際版權合作的先行者。當年《亂世佳人》續作《斯佳麗》的引進出版,無論在國內外出版業還是中國讀者中都產生過重大影響。20年來,譯文社國際版權合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合作的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回顧譯文社開展國際版權合作的實踐,結合對當前出版業“走出去”以及提高國際競爭與合作能力問題的思考,我們有四點體會:
一、不斷拓寬新形勢下國際版權合作的視野
版權合作與貿易對于中國出版業的重要意義,是隨著中國出版業不斷發展壯大而逐步凸現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翻譯出版隨著國人對世界了解的需求極大增長,經歷了極其繁榮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僅有幾家專業的翻譯出版社,到現在全國500多家出版社幾乎全部都在出版國外引進圖書,市場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目前中國書業年出版品種達到32萬種之多,僅僅依靠原創作品,不能支撐起巨大的閱讀市場。中國每年引進輸出圖書版權達到15000~20000種,其中80%為引進版權。一方面,中國讀者渴望了解世界的閱讀需求,刺激了出版業引進國外圖書的熱情;另一方面,版權合作與貿易的確是出版社獲得內容資源的重要來源。由此可見,版權合作與貿易不僅豐富了國內圖書出版品種,滿足市場閱讀需求,而且為出版社經營發展帶來了機遇。對于專業翻譯出版社而言,版權合作和貿易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第一,版權合作和貿易在現代出版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產業價值。版權合作和貿易是翻譯出版的生存基礎。譯文社長期專門從事翻譯出版工作,引進圖書版權構成我們出書的主干,我們對版權貿易的地位作用有著尤為深切的理解。多年來,我們引進翻譯出版了大量的國外優秀文學作品,其中涌現出大批暢銷書,也不乏長期占據暢銷書排行榜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為出版社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也為與我們合作的國外出版社和作者獲得巨大的收益。目前,我們每年用于支付國外版權貿易的費用已經達到近千萬元,各種圖書授權收入也接近這個規模。可以說,版權貿易已經構成出版社收支的重大支撐點。從與我們合作的大量跨國出版企業的情況看,不少國外出版集團海外業務收入的比重都很高,甚至遠遠大于本國業務收入。中國出版業要走向世界,必然應當高度重視版權合作與貿易的產業價值。因此,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發掘版權合作與貿易的產業價值,努力擴大合作規模,提升版權合作與交易的能力。
第二,版權業務是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的重要業務開拓領域。數字出版已經成為當今出版業不可忽視、不能回避的重要發展趨勢。數字時代到來將把版權資源的重要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說,傳統出版業還能依賴壟斷地位和不公平交易尋租來維持生存,那么,數字出版的發展將打破這些障礙,必然要求出版社具備真實的內容提供能力。數字出版條件下能夠得到發展的出版社必然具備兩大價值:一是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專業選擇和加工,二是能夠對出版物進行大規模營銷和傳播。數字出版技術發展導致的出版介質變化,使得出版業逐漸滲透到信息、電子制造等許多新的產業領域,而出版社與新的出版載體合作越來越依賴版權貿易的方式。譯文社長期從事版權合作,歷來十分重視版權部門的建設,我們較早設立專門的版權部門并配備一定數量的版權經理人員。近年來,我們要求版權部門突破原有的單純為編輯部門提供版權合同服務的工作模式,大力開拓數字版權等版權貿易新業務,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積極探索國際版權合作的領域
譯文社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翻譯出版業務,因其業務的專業性,在版權合作和貿易中既有同其他出版單位一樣的普遍做法,也有自身的特點。我們高度重視版權合作和貿易對于提升出版工作水平和出版社國際影響力的作用,在做好圖書版權引進工作的同時,對其他出版領域的版權合作和貿易也進行了積極的拓展。
第一,全面專業地引進精品圖書。在圖書版權引進方面,我們堅持專業化出版理念,集中精力在外國文學、外國學術著作和外語學習教育讀物出版領域進行開拓。近年來,譯文社每年簽約獲得授權的外國圖書在200種左右,在“量”上保持穩中有升,在“質”上力求好中選優。在每個出版門類中,重視構建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高端專業作品乃至通俗作品各個層次的選題結構,力爭全面反映各國文學、文化、學術領域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學者及其成果,便于讀者和專業研究人士全面接觸和了解。對于重要門類、國家和重點作家的作品,我們強調完整引進,形成系列,不僅有代表作和暢銷作品,而且包括盡可能多的相關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國內首次出版或者國內外同時出版。例如,在100多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中,我社已經出版了其中60位作家的作品集,如斯坦貝克、海明威、君特·格拉斯、納博科夫、托妮·莫瑞森、索爾·貝婁、耶利內克、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等等。我們還推出了如米蘭·昆德拉、瑪格麗特·杜拉斯、蘇珊·桑塔格、村上春樹等數十位當今國際知名作家的較為完整的作品系列,每個系列多達二三十個品種,并仍在開放擴展中。這些作品不僅成為長期受到讀者歡迎的常銷圖書,而且從中產生了大批累計印數百萬以上的暢銷書。
第二,成功探索開展期刊版權合作。1988年,譯文社經國家批準,率先與法國樺榭出版集團在時尚類雜志出版方面展開了版權合作,推出了《世界時裝之苑》。經過長期的努力,該雜志在國內讀者中樹立起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已經占據時尚期刊廣告市場的首位。目前我們在時尚類雜志的合作規模和品種方面也有了新的延伸。譯文社在期刊版權方面成功的合作模式,也為以后國內大部分合作期刊所仿效。
第三,積極推進版權輸出。基于業務定位,譯文社以引進翻譯出版國外圖書為主業,但我們也高度重視發掘版權資源,積極探索版權輸出業務。譯文社擁有以《英漢大詞典》為代表的中國學者自主研究編纂的多個語種雙語工具書。目前這些雙語工具書特別是大型詞典因其起步較早、修訂較多、權威性較高而廣受讀者贊譽,仍然在雙語工具書市場上居于領先地位。另外,我們在長期的翻譯出版實踐中十分重視譯者隊伍建設和譯本質量把握,積累了大量一流翻譯家的譯本資源。上述優質資源版權都是我們開展版權輸出工作的雄厚基礎。近年來,我們在做好這些資源的市場維護工作的同時,制訂版權銷售計劃,要求版權部門努力挖掘版權輸出潛力,使授權收入每年都獲得大幅度的增長。
第四,開拓數字產品版權授權業務。隨著數字出版熱潮的興起,版權合作與貿易出現了新的商機。我們敏銳把握這個新的機遇,充分發揮原創大型工具書適合數字出版的優勢,迅速加大與國內外電子廠商和互聯網運營商的合作,開拓了數字產品授權業務。在數字版權授權中,我們堅持少而精、高回報的原則,把突出圖書品牌作為前提條件,注意選擇信譽良好、業務成熟、實力領先的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作為合作對象,采取長期合作的方式,共同開發數字出版產品。迄今,譯文社已有近20本詞典工具書和學習類圖書以及100多種文學名著授權了電子權利,產品類型包括學習機、電子詞典、手機、手持閱讀器和電子書,產品型號近100種,此外,還有40多種文學名著和詞典工具書對外授權了翻譯權、改編權和譯本使用權。
三、成功開展國際版權合作
需要相關必要保障
版權合作與貿易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需要整個出版社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來說,版權合作能力體現著一個出版社的綜合實力。在多年的國際版權合作過程中,譯文社始終十分重視從整體上提升版權管理的水平,塑造誠信形象,為擴大國際版權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出版社國際版權合作最重要的保障是品牌。譯文社從建社以來,就一直強調出書的專業性。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成功樹立起外國文學、西方哲學和雙語工具書等領域的出版品牌。近年來,在大眾圖書市場激烈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始終堅持把品牌建設放在出版社發展的首位,絕不降低出書品味,同時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提高整體營銷能力,使譯文版圖書在業界和讀者中贏得廣泛的聲譽,也得到國外合作方的高度贊賞。在我們品牌出版領域,許多國外出版商和代理主動向我們推薦產品,并把譯文社列入各類暢銷書授權的首選對象之一。
國際版權合作也依賴于出版社整體管理水平提高。圖書從引進到出版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會對版權合作產生影響。譯文社版權交易合同數以千計,與譯者、原創作家簽訂的有效期內的合同也達到數千份,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合同,也有大量合同到期和續約,稍有疏忽,就會對出版社信譽和利益帶來損失。為此,我們采用計算機管理手段,開發了應用軟件,對版權合同的各項要素進行管理,隨時提醒編輯和有關部門做好履約工作。與此相關,我們建立了十分嚴格的版稅結算制度和銷售報告制度,及時調度資金保證版稅支付,同合作方和權利人建立起良好的商業信譽。另外,我們建立了強大的出版流程管理系統,將版權合同履約事項納入其中,提高各個出版環節計劃執行率,保證版權合同的正常履行。
專業的版權合作需要專業的工作團隊。為保證國際版權合作和貿易順利開展,譯文社采取切實措施不斷提高版權部門的地位和工作主動性。我們設有專門的版權部門,配備相當數量精通多種語言和版權法規知識、熟悉出版業務和合作對象的版權經理,建立專門的版權管理制度,將所有版權管理職責和權限集中歸口。版權經理不僅處理合作接洽事務,而且介入選題列選,還負責所有版權法律事務。近幾年,我們還進一步要求版權部門從版權事務機構向版權貿易主體轉型,主動加強與國外出版商和作者的直接聯系,為編輯部門提供更多及時的選題信息,積極開拓版權銷售渠道,直接為出版社創造價值。整個團隊分工細致,配合默契,工作高效,屢獲嘉獎。
打擊盜版侵權是成功開展國際版權合作的重要支撐。長期以來,盜版侵權是困擾品牌出版社發展的頑癥,在國際版權合作中問題尤為突出。許多國外出版商和作者對此極為敏感和不滿。維護國外權利人的著作權,做好反盜版侵權工作,是出版社進行國際版權合作與貿易的必要責任。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國內打擊盜版侵權的成本較高,導致許多出版單位為權利人維權的力度不足。近年來,譯文社總結了以往維權工作的經驗教訓,顯著加大了打擊盜版侵權的力度。我們選擇若干屢遭侵權盜版的品牌圖書,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杜拉斯的《情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再如享有盛名的品牌詞典《新英漢詞典》《新英漢小詞典》和《新德漢詞典》等作為重點,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主動出擊。幾年內處理各類侵權案件近40起,獲得賠償近百萬,并對其中典型案件通過媒體反映,以實際行動向合作方和權利人宣示我們保護其權益的力量和決心,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四、努力破解當前國際版權
合作中的問題
國際版權合作和貿易是出版業“走出去”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渠道,理所當然成為中國出版企業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目前出版社開展國際版權合作和貿易也面臨諸多制約和新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突破。
例如現在引進版權存在較多的無序競爭問題。國內出版社現在幾乎都在出版引進版權圖書,加上不少有實力和策劃能力的民營出版工作室也加入引進版權競購行列,版權競爭日益激烈。相當部分出版單位和民營出版公司更加看中引進圖書的市場價值,把引進版權圖書作為開發選題的捷徑,集中力量爭奪暢銷書,甚至不惜開出天價版稅預付金。引進版權的市場競爭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圖書出版有自身的規律。一個作者的作品有暢銷的,也有不那么暢銷的,專業的出版社應當考慮對作者、出版門類和內容領域的全面反映,而不應僅僅盯住暢銷書。另外,作者和作品的市場影響也有一定的培育過程,出版社將國外作者和作品介紹到國內并產生影響,需要一定的市場投入,因此,專業的版權授權做法都會考慮到已經購買版權的出版社在新作品版權購買時的優先權。更何況,翻譯圖書的質量與出版社選擇譯者能力及編輯的專業加工把關水平密不可分,譯本質量也應當是版權引進的重要標準,而目前國內出版業對翻譯出版并無資質管理的門檻。如果不講上述前提,一味只以報價高低來競爭版權,那對出版業發展必然產生不良影響。對此,譯文社的態度是堅持將出版品牌建設作為追求,在此前提下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力爭以綜合優勢來贏得市場和合作方的信賴。我們決不在乎一兩本暢銷書版權的得失,但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將我們看中的優秀圖書的質量和市場推廣做到最好。
又如數字版權開拓是出版社版權合作和貿易的重大課題和新的增長點,但目前還存在許多法律上、經營上的難點。開展數字版權授權必須擁有數字版權,而目前國內出版業對數字版權的法律定位沒有定論,出版社要取得數字版權也不大容易。在這方面,翻譯出版似乎有突破的可能,國外的出版商也開始重視對中文譯本版權的爭奪。另外,國際國內對數字版權商業模式的界定也比較模糊,也沒有形成公認的定價原則。然而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完善出版社數字版權的法律文本,盡量開發出版社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努力掌握獲取數字版權的主動權。
開展國際版權合作和貿易是中國出版業走向國際化的基本功,我們應當從參與國際出版競爭和適應出版業數字化的發展趨勢等新的視角來觀察和看待這項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途徑,促使中國的出版企業更快更好地邁向世界。
(作者系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