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試圖論述克氏的文章,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個問題——他是無法被概述,也無法被定位的。若要退而求其次,揀擇一二洞見予以鋪陳,也難免顧此失彼。“概述”“定位”“鋪陳”,這都是借由語言來達成的思維活動,而克氏的智慧之光早已超越語言與思維的拘囿,直抵生命的實相。
翻開這本胡因夢譯介的《生命之書 365天的靜心冥想》,細細讀來,最大的感受是安靜——紛擾喧鬧的念頭漸漸安歇,那個如跳蚤一般的心智被智慧之光溫柔地撫摸,因此安靜,讓我得以回歸內在的深邃空間,進入存在于念頭與念頭之間的片刻空寂。時間在此融化,存在的唯有當下。
我能夠聽見自己翻書的聲音、鳴蟲的叫聲及窗外車輛駛過的聲音;能夠覺知到有涼薄的氣息穿透衣服貼住肌膚,毛孔輕輕地張縮;能夠覺知到自己的呼吸,氣流的涌動、胸、腹和雙肩的起伏以及呼吸間的停頓,清晰地感受到整個身體都有內在的細微生命力在靜靜流淌默默涌動。而更深的可能性,于一隙的安靜中向我敞開。
這也是克氏與所有哲學家、心理學家的區別所在,與所有告訴我們答案的導師的區別所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自比為“破了許多洞的瓦罐”的空性,其中自然涌出的是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慈悲,而非“知識”。克氏所做的,是“只破不立”,而非“先破后立”,他并無意給我們建立一個新的信念系統。他所做的,是幫我們捋去覆蓋在問題上的偽答案,破除我們頭腦所制造的繁枝纏繞的假象,讓我們在習慣性的連續生活中、在頭腦的喋喋不休中,停下腳步駐留于當下此刻,從理念的阿波羅世界回到最切身的體驗,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窺見實相的一線天光。
《生命之書 365天的靜心冥想》是克氏教誨的精選集,諸多內容內地讀者都不曾接觸。365天的靜心冥想,關照到所有重要的人生議題。這些議題與我們生命的每一個情境都息息相關,《生命之書》就是一張全息的生命圖景,我們的觀念與反應模式無所遁形,而我們本然具有的愛與自由也在其中自如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