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數字出版,無論是國家宏觀產業政策導向,還是實際市場表現,都有著極為明顯的特征:數字出版在不斷擠壓傳統出版、在顛覆讀者的傳統閱讀模式、在全方位改變傳統出版的游戲規則。數字出版產品形態多樣,電子期刊是重要品類之一。
一、對傳統期刊渠道的顛覆
傳統期刊的發展,經歷了“內容為王”到“渠道為王”的階段。在文化產品相對稀缺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只要內容做得好,甚至不是很差,期刊就可以有不錯的市場表現。然而,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今,隨著期刊品類繁多、讀者閱讀品味提升、外來資本及先進運營理念涌入,期刊經營的游戲規則已經完全改變:在某種程度上,期刊已經從以“內容為王”的文化產品階段升級為以“渠道為王”的商品階段。這就意味著,要想樹立品牌,讓廣告商認可,就不得不占領機場、地鐵、核心商業區等黃金發行渠道。而進入這些渠道的成本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對于沒有龐大資金實力的期刊,這無疑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這道被市場抬高的門檻,將原本內容不錯的新創期刊阻隔在了門外。
而現在,越來越普及的網絡、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形成了對內容的海量需求。例如,專業電子雜志運營商:讀覽天下、閱讀網、龍源期刊網;大型網站的電子期刊頻道:例如,迅雷在2011年5月剛開通電子期刊在線閱讀及下載服務。在傳統渠道,例如一個書報亭,即便期刊社愿意付渠道費,能擺在顯眼位置的期刊就幾十種。而在網絡上,幾乎沒有上限。目前,這些電子期刊的運營商,不僅沒有設置進入門檻,還會提供更靈活的服務,以吸引更多期刊入駐。例如,讀覽天下、閱讀網等,會免費為期刊社做促銷宣傳flash,龍源期刊網承諾免費為期刊社提供獨立的iPad閱讀終端。這是一次由技術進步引發的洗牌機會。
此外,在物形態上,由于紙品價格、印刷工藝不同,會影響期刊品相和閱讀體驗,而閱讀電子期刊,除了內容及版面設計外,沒有紙品及印刷工藝造成的區別,這又是另一種形式的顛覆。只要對內容有信心,就非常容易接觸到對其感興趣的讀者。
二、電子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分析
在某種程度上,以數字產品形態呈現的電子期刊是對傳統發行渠道的顛覆,但這種顛覆是相對的。我們不難發現,位于各家電子期刊點擊率排行榜前列的,主要還是在傳統渠道表現好的期刊品牌(以2011年5月31日,讀覽天下的iPad點擊率為例,1.《新周刊》,2.《電腦報》,3.《理財周報》,4.《新世紀》周刊,5.《漫友》,6.《意林》,7.《百花懸念故事》,8.《南方人物周刊》,9.《攝影之友》,10.《看天下》),但在傳統渠道表現好的期刊品牌未必就獲得很高的點擊率。例如《家人》《知音女孩》等期刊,人氣指數遠不如在線下的表現。
分析原因,我們發現,電子期刊在網絡渠道的表現,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期刊原先的品牌影響力,二是期刊的內容價值。
以付費閱讀表現不錯的《南方人物周刊》為例。這是一本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于2004年6月創辦的人物類期刊。南方報業在中國傳媒行業的影響力巨大,其創辦的報刊深受知識分子、尤其是網絡接觸頻率高的青年人的認同。《南方人物周刊》分享了南方報業的品牌紅利,使得影響力與知名度遠超過其實際市場表現。在推出電子版后,極大拓展了被讀者接觸的路徑。
當然,品牌的號召力只是前提,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暫時吸引來讀者的眼光,而真正可以將人氣轉化為持續消費行為的,依靠內容價值。如果將網絡比喻為大賣場,那電子期刊就相當于設在大賣場里面的專賣店。如果專賣店里的東西沒有特色,在大賣場里可以隨便找到,而且更便宜甚至免費,那專賣店顯然沒有吸引力。《南方人物周刊》對人物的解讀,無論是熱門的,還是不為人知的新面孔,或者是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獨特立場、角度和文字風格。這些構成了核心內容價值,并最終將讀者的關注轉化為實際消費。而提供故事、娛樂、資訊等內容的電子期刊,網絡付費閱讀的表現不好,主要原因就在于,這類期刊的內容價值相對低。
實際上,目前的電子期刊,只是介質不同,將紙換成了電子書、智能手機、電腦顯示屏。真正的電子期刊,應該是結合音頻、視頻技術,互動性更強,界面更友好的綜合數字產品。也只因為這樣,電子期刊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早涉及就能早搶商機。
(作者單位:家庭期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