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銜意味著什么?
我問過一些朋友,提到“老板”一詞,他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人是誰。我得到的答案有:理查德·布蘭森(維珍集團);魯伯特·默多克(國際新聞集團);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意大利總理,商人);塞普·布拉特(國際足球聯合會);以及霍華德·休斯(休斯工具公司,好萊塢導演,現已過世)。多么令人眼花繚亂的大雜燴!
長著一臉絡腮胡子的奇人布蘭森從來不打領帶,熱衷于大型宣傳噱頭。澳大利亞人魯伯特·默多克秉承了該國民眾的莽撞沖動,對于反對者漠然無視,而對巨大商機卻感覺敏銳。史蒂夫·喬布斯(又是個絡腮胡子)一向是個人電腦界的神奇小子,對于用戶需求感知獨特,且堅持新奇出彩的產品設計路線。
再來看看溫文爾雅之士,貝盧斯科尼畢竟是個意大利人,穿著時尚,行為舉止像其同胞一樣漫不經心地夸張做戲也在意料之中。一絲不茍的瑞士人塞普·布拉特完全就像是卡通版的貝盧斯科尼,盡管從不浮夸,但也同樣絕不承認問題或接受失敗。無數影星的情人霍華德·休斯是這五個人中最圓滑的,在淡出公眾視線之前,他總是光鮮亮麗,后來他離群索居,成為一個傳奇。
但他們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吧?為此,我又請那些可信賴的朋友們描述一下卓越CEO有哪些特性。他們脫口而出的詞匯是富有企業家精神(這是當然)、充滿活力、傲慢自大、腰纏萬貫、交游廣闊、神秘莫測、頤指氣使。這些出自直覺的特征描述中頗有一些令人生畏的,但或許這些恰恰能夠反映出這些男人——沒錯,上述名單中的人都是男性——如何能夠爬到權力頂端的現實。我懷疑這些特性對于女人也同樣適用。無論怎樣,我們討論的可是常在無傷大雅地出風頭和臭名昭著地出丑聞之間走鋼絲的大人物,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前董事總經理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就是例子,或許貝盧斯科尼也可以算作一例。
然而,領導才能的含義遠遠超過單純的個性。個人魅力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這一點毋庸置疑。我理解吳偉女士的觀點,好老板的確應為其下屬所喜愛,但卓越的領導才能應該不止如此。領導們常會身處困境,為履行所有職責,少不得果斷決絕乃至冷酷無情,這就難免員工會時不時陷入恐慌或憤怒。但重要的是,CEO行權時應充分考慮人性。我覺得許多企業主管在艱難(而并非極端)時期大殺大砍的滑稽做法,只是信奉“吃苦受累”之人不假思索的反應,這些人往往缺乏創造力,無法就當前問題想出其他應對之道。我們都有經歷考驗的時候,但最好不要把裁員和削減成本列為自動的首選方案。破壞的事兒連傻瓜都會做,而卓越領導者的標志無疑是在解決問題時的建設能力。
卓越領導者的本質特性正蘊含于此,他應該是一個富有遠見的理想主義者,熱愛其產品并能夠啟發員工、投資者及顧客與其結伴同行,該特性也一直是我們每個經營企業的人孜孜以求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就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一個導師。不過這里要明確一點:理想主義者不同于出色的戰略設計者。理想主義者是最不愿意設計戰略、從細微處出發實現夢想的人。布蘭森和喬布斯們的個性傾向于更廣泛地關注遠景。但這也會使理想過于偏離實際,例如只是迎合小眾市場、絕無回報的那些精巧設計;或由于關注長期回報而受挫于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技術。
這說明什么呢?我從中獲得的啟發有以下兩點:
首先,在意識到自身局限的基礎上,理想主義的CEO必須有決心抵御怯懦之人和抱殘守缺者的竊竊耳語。作為一家迄今已有427年歷史的企業的領袖,我非常清楚,我們的歷史是圍繞著教育和知識這一永恒主題不斷再創造的歷史。我的前任們雖經歷若干混亂無序的時期,仍為我們劃定了前進的方向,對教育全球化這一共同夢想的不懈追求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而卓越領導者們創造性地獨辟蹊徑,則是這一組織不斷復興和恢復活力的源泉。
其次,盡管每個人都愿意相信他們的CEO“精于生意”,成功卻需要更本質的特性:基于常識的判斷力。如果你的理想無法通過基本判斷力的“嗅覺”測試,那就要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