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觀當下童書出版,產品質量和其對孩子的影響不容樂觀,編輯在策劃和出版童書過程中,值得認真研究市場主體的閱讀特點,有些常識性的問題值得重視。
[關鍵詞]童書出版 出版策劃 常識性問題
近年來,我國兒童讀物出版發展迅速,據統計,全國近600家出版社,只剩不到三十家尚未涉及少兒讀物的出版發行, 2010年出版兒童圖書6萬多種。面對全國3億多兒童的龐大市場,出版業界誰都想在童書出版中得到收益。然而綜觀當下童書出版,產品質量和其對孩子的影響不容樂觀,編輯在策劃和出版童書過程中,值得認真研究市場主體的閱讀特點,有些常識性的問題值得重視。筆者做了十幾年兒童讀物,總結起來,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童書編輯們關注。
一、童書應該尚“智”
智者,從知從日,意指每天都獲取知識和智慧,樹立明確目標。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韓非子·說難》說:“甚智其子”。自古以來,教育孩子,傳授知識,增長智慧,都是童書必備的第一要素。古代《女兒經》里開篇便道:“四字女經,叫爾聰明”。讀書,就是要讓孩子明教化,懂事理。這一點各位童書編輯必須謹記。
童書的教育功能,原本是大多數正規出版物所重視的,關鍵是采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實現教育的功能?編輯們需要細心體會“智”的豐富含義。所謂智者,絕不僅僅指向數理化語文等學科知識,歸納起來,“智”原本有以下幾層要義——
智者,燭也。《法言·修身》里說。如智力、智商、智能。智的第一層意思是指能夠照亮人、使人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的智慧。我們給孩子們編書,就是要照亮孩子,使其不要糊涂、迷失;
智者,性也。《韓非子·顯學》上說。可見智的第二層意思是指機智、理智、明智、才智等,就是要教會孩子怡養性情,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習慣。童書編輯過程中,在教以知識的同時,不要忽略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精神素養;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說。這就相當于說,人之有別于其他動物,就因其有更多智慧。古人還說“四時能變謂之智”(劉向《管子》),是說一個人要學會應自然的變化調整改變自身;又說“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賈誼《治安策》),就是說一般人的智慧只能夠明白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預見將要發生的事情。
可見“智”的內涵豐富且非常重要。所以,在我們編輯出版兒童圖書的時候,不要只有簡單的知識灌輸,而要有更高更遠的文化追求和擔當。
二、童書應該從“趣”
趣,代表趨向和興味,有興味才有快樂,如樂趣、情趣、妙趣和趣事,都是指向事情給人帶來的快樂。編輯童書,還要時刻想著給孩子們帶來閱讀的快樂。所以無論講故事還是說知識,必須采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所謂寓教于樂。
要做到所編輯的圖書有童趣,編輯們自己首先得放下架子,拋卻經驗,不帶成見,了無雜念,蹲下來,向孩子們學習。用一顆童心去體會世間萬物,用孩子們的眼睛去看世界。這是不容易做的事情。好比見到一只飛蚊,正奮力在窗戶上攀爬著呢,你是毫不猶豫地說打死它呢?還是擔心地唏噓:它會摔下來嗎?前者就是成人,后者即為孩童!兩者沒有對錯之分,然而心的老練和稚嫩,昭昭然無可遁形!
在童書的編輯過程中,我們要鑒別真假童趣,很多的國內作品,是成人裝扮的童趣。電視里我們常見那些爛漫孩子的“大人秀”,殊不知書業里有更多的大人在做“孩童秀”“天真秀”,即童書編輯以及作者假扮出來的天真爛漫。孩子表現的“大人樣”已經令人唏噓,而成人的“小孩秀”做派,更令人擔憂。然而這正是當下童書中之普遍現狀。
目前兒童圖書領域之引進國外版權圖書,部分抵消了國內原創童趣不足之積弱。因了文化背景和習慣的不同,西方國家的兒童圖書更具自然童趣。可見,當下大量童書版權的引進,無論從創作出版層面,還是市場引導方面,都讓我們與童年趣味接近了一步。
三、童書應該近“謔”
謔,本意指盡興地游樂。從言,所以更多地指向用語言娛樂。
“謔”字的原始意義并沒有那么貶義,就像李白詩里所說,“斗酒十千恣歡虐”,喝到高興,才思泉涌,就吟唱出很多有意思的詩句,來盡情玩樂。所以,能夠用言語尋找快樂,就不會是太低級趣味的娛樂。就像當下盛行的老百姓創作并傳播短信段子,來放松和娛樂一樣。短信段子是最民間的“謔作”,用了輕松詼諧的形式,表達或嚴肅或無奈的話題,優秀的童書就是要以詼諧幽默的輕松形式實現教育功能。
在青少年閱讀和視覺領域,動漫卡通里體現了最多詼諧幽默功能,如迪斯尼的卡通大片,就最能體現娛樂精神。又如香港漫畫《麥兜麥麥》,就是用一種娛樂閱讀,展現草根生命的艱辛感人。
在快樂閱讀方面,如果我們傳統出版的童書不努力創作出更多精彩的內容,就真的要被新技術所創造的游戲快樂所掩蓋!好在至少我們堅信,語言始終是最簡單原始的娛樂工具。如果我們的童書能夠用《貓和老鼠》那樣的幽默去體驗生活;用網絡游戲《植物大戰僵尸》那樣的可愛創意去創作文字和畫面;如果我們像《父與子》的作者那樣去悉心體會孩提世界,我們的童書無疑會擁有更多的小讀者,更加有益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四、童書應該重“文藝”
文藝是指我們用來表現思想內容的手段。給孩子看的書,要特別重視表現形式,就像越劇的和電影的《紅樓夢》,同樣的故事內容,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人帶來全然不同的感受。試觀當今童書,的確是創意缺乏。據說到目前為止,《十萬個為什么》已經有了近千個版本。要知道,《十萬個為什么》它本身只是一只裝酒的瓶子,是圖書的呈現形式之一種而已!我們怎么可以用相同的一種形式,千百回地把不同的內容裝進去呢?是欺負孩子無能還是覺得孺子可欺呢?事實恰好相反,除了不能支配金錢,孩子有更多能力和水平選擇自己的閱讀!這種形式雷同的童書出版現象,只能表明童書沒落之必然!
總之,所謂童書需要“文藝”,是說你若想告訴孩子一個簡單道理,你必得用一種非常富有創意的方式,如是,童書才成其為童書!就像那個著名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和尚……”這個故事為什么廣為流傳呢?它有什么非常的意義嗎?沒有!但這無疑是一個非常經典耐聽的故事!人們明明知道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內容,但還是愛聽,使得這個沒有內容的故事被講了又講,廣泛傳播。原因就是講故事的過程很故事,過程的本身很美很趣味。因為故事是從“從前有座山……”開始!這就是童書的魅力!似乎沒來由,其實很“文藝”。這個故事本身告訴我們,方式很重要,講故事的人很重要!
給孩子們講故事,你只要很認真地開始講“從前——”孩子們就會從四面八方向你靠攏,安靜下來,聽你講下去。
總之,童書出版,是件很專業很講究的事情,童書的編輯需要樹立更加莊嚴的目標,同時更具游戲的精神,更加機智、幽默和更有趣味……
最后要提醒童書編輯的是:從來就不是我們成人在哄孩子,永遠是孩子在引領著我們,走向自然的、純粹的、原始的而又現代的孩提世界……童書是一扇魔術的大門,把孩子們引向值得期待并可以預見的未來。
(作者單位:接力出版社《小聰仔》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