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圣誕和年末,全球圖書出版業銷售額同比普遍下跌,只有電子書和游戲市場份額不減反增,各領風騷。此前,2010年12月1日,美國互聯網業巨頭谷歌宣布美國的電子書店Google Editions全面上線,并將在2011年一季度在全球包括日本等國的進行電子書全面上線的新聞吸引了業界的眼球。此次谷歌推出電子書是通過谷歌平臺出售與谷歌賬號綁定的電子書,當然還有數萬版權免費的圖書,讀者得到的電子書可以在所有現行的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都可以無障礙閱讀,但除亞馬遜的Kindle卻無法下載閱讀。
此項目的實施,直接挑戰了亞馬遜全球最大電子書平臺的地位。
谷歌的軟硬兩手
谷歌在推出Google Editions之前,作為全球互聯網業最強大的搜索引擎,谷歌一直有Google Books頻道。該頻道可以用來搜索圖書目錄和包括價格在內的出版信息,每本書還包括少數的掃描頁碼以供瀏覽。谷歌此前掃描了1500萬本電子書,并將其中的10%進行了電子化 ,而在推出美國版的Google Editions時,谷歌宣布其電子書店具有3000萬本書 ,其中包括已經失去版權效益期的免費圖書和其他收費圖書,圖書語言種類達到400種以上,而其最暢銷的收費圖書價格在10-15美元之間。
此次推出的谷歌電子書店,被形容為“開放”式的電子書店,讀者可以在線建立自己的谷歌圖書館,包括書架、正在閱讀的圖書、已閱讀圖書、書簽、評論、分享等等個人帳戶內的圖書服務。而這些服務,就算是不買書,只下載或在線閱讀免費圖書也可以獲得。“開放”的另一優勢是,谷歌的電子書可以通過Google帳戶購買,也可以通過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成員的許多獨立書店購買,而且可以在微軟和蘋果系統任何一個電子終端閱讀,還可以通過Barnes & Noble Nook and Sony Reader的Adobe平臺閱讀。
這像亞馬遜靠的是Kindle+Amazon.com和蘋果的iPad +iTunes軟硬組合一樣,谷歌此次的電子書店也是憑借其強大的Google公用平臺+Google Books的盈利模式。而谷歌的優勢在于,發揮互聯網的免費以及互聯優勢,不像亞馬遜和蘋果,把用戶局限在必須重金購買閱讀終端,才能進入電子圖書的閱讀以及購買世界,谷歌吸引的是那些真正進入電子閱讀時代的“新”讀者,讓他們用最快捷、方便以及優廉的方式,得到閱讀的快樂。
谷歌的盈利探索
蘋果和亞馬遜的閱讀中端和平板電腦需要讀者花費不菲來購買,這也進一步阻止了其市場的無限擴大和快速擴張。而另一方面,蘋果和亞馬遜與出版商的分成模式,也一直為業界所詬病。
蘋果憑借其技術和設計優勢,iPad的推出,與其說瞄準的是電子閱讀市場,不如說更能從游戲和影音市場輕松盈利,電子圖書不過是附生產品,所以迄今國際出版界并不看好iPad帶來的盈利前景。比如,在iPad上,訂閱12期的《國家地理雜志》只需要10.99美元,這個價格在英國,也就是不到6英鎊,只能買兩本《國家地理雜志》,雖然極大地方便了讀者,但對于《國家地理雜志》社而言,不僅要單獨設計電子雜志版本,還要被蘋果收取70%的“頻道銷售”費用,所以基本上是以吸引客戶的廣告效應為主,以及占據電子平臺的逼不得已。
亞馬遜也尊從跟期刊和報紙出版商收費7:3的模式,簽約的期刊和報紙商要付出7成的利潤給亞馬遜。
但是,這一模式被谷歌電子書店的到來打破了。先是在2010年11月下旬,亞馬遜宣布從12月1日起,在版權限定的地區,讀者付費的報紙和期刊,亞馬遜與出版商3:7分成,這意味著,亞馬遜只獲得3成的利潤,而出版界獲得7成。
亞馬遜的改變發生在2010年12月1日,而這一天,正是谷歌的電子書店美國上線的日子。如果說兩者之間一點聯系也沒有,那實在是太湊巧了。迄今為止,谷歌提出的跟出版商分成的比例為1:2:7,谷歌獲得利潤的10%,谷歌的商業合作者(比如各獨立書店)獲得2成,而出版商獲得7成 。這個7成的利潤,與亞馬遜新實施的3:7分帳“不謀而合”。
在這樣的利益分配下,谷歌的利潤無疑大幅削減,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版商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因為他們在銷售電子書報方面的利潤率與紙質書報一致了,只不過零售價格下調,但希望回款速度以及銷售額有大幅提升,另外節省了包括廣告運輸等其他渠道費用,應該還是有利可圖的。
教材電子化大幅試水
在谷歌試行Google Editions之前,Google Books一直有圖書報紙的檢索功能,可以滿足教育和學術界最簡單和全面的初步搜索用途,而谷歌藏書和古登堡計劃一樣,也有對古籍和獨本的保存和保護價值。
現在,隨著教育界對新技術的應用,電子教材和數字圖書館再次吸引了包括出版商和電子商在內的業界的一致重視。數字表明:2009年高教教材市場總值為82.12億美元,每年以2%~3%的速度遞增,而電子教材銷售將以100%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美國高教及職教市場,電子教材銷售收入占新教材銷售的比例,將從目前的0.5%增長到18%,達10億英鎊。從2015年到2019年,數字教材的年遞增速度放緩,為30%。 這樣的市場,如果電子圖書閱讀器以及互聯網一定很難漠視。
先是亞馬遜的Kindle DX在推出時,與美國著名大學合作,并得到了培生、圣智和威利達這三家占美國教材出版60%以上份額的教材出版商的教科書電子版授權 。蘋果的iPad在英國已經被利茲大學的醫學系購買,發給500名學生人手一份,允許他們上傳與下載作業和教材,斯坦福和哈佛醫學院也全面“蘋果”化,每個一年級學生和研究生一臺iPad,用做教學工具。
谷歌其實在這個教育市場已經先行一步,首先是全球59%四年以上的大學簽約谷歌,給學生提供谷歌郵箱 ,然后谷歌推出的Google Scholar擁有1200萬本圖書隨即成為無邊界的國際圖書館,而且用戶還可以隨之搜索到優惠價的圖書去購買,雖然,在2010年12月1日之前,一般用戶會隨之進入亞馬遜平臺去買這些圖書,但,隨著谷歌書店的出現,可以預見,這一切,都會在今年見到分曉。
書的“快餐”文化
拿起喜歡的書,讀下去;放回書架,有時間再拿起來,接著讀,等到某天,把它送給好的朋友或者兒女,這樣的故事,是不是會隨著電子圖書的到來而消失呢,因為,現在你只要按一下發送鍵,就可以把它發給你的朋友,而如果他正好有事,他會把它存在某處,然后,也許再也想不起來了,或者等要讀的時候,找不到了。帶孩子們去圖書館翻閱,去書店挑一本或兩本最愛的書,在圣誕或者暑假,選幾本書包裝好給他們做禮物,這樣的生活場景,隨著電子書的到來,是不是也不在了呢?摩挲紙質,嗅著剛出廠的油墨味兒,琢磨印刷版質的不同而出來不同的印刷結果,這樣的享受,是不是隨著電子書的流行,將越來越成為古舊的時尚呢??這一切,不是金錢、贏利、行業沉浮可以替代的,而書這玩藝,從來就是文化,所以,電子書的流行,如同快餐文化,在現代生活里會越來越難以替代,但一定有它自己的局限性。而更重要的是,既然是“快餐”,就要給于一個合理的價格,谷歌電子書店的全球上線推廣,應該是讓“快書”的價格趨向合理的時代的到來。
(作者單位: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媒體與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