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需要我們承受的東西太多了。
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因觸犯天條而受到懲罰:上帝命他把一塊巨石從山底推到山頂。可每當他將要成功時,巨石卻又從山頂滾下。于是他只有重新開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雖然承受著長期的寂寞和體力透支的折磨,但西西弗斯沒有放棄。以寫硬漢著稱的海明威,把一部部撼人心魄、催人奮發(fā)的作品捧到了讀者面前,特別是他的《老人與海》,讓我們看到了桑地亞哥式的“失敗中的勝利和逆境中的尊嚴”。然而,還能奉獻給世人更多優(yōu)秀作品的海明威,卻沒能像西西弗斯那樣堅忍,承受住病痛的折磨。他最終用一枝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
而經歷了法國大革命最動蕩時期的雨果卻沒有被苦難打倒,他一次次承受住厄運的打擊,用如椽大筆在漆黑的夜空書寫著對生命的禮贊。他的名字也因此被人們永遠記住。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啊,有人說災難是一筆財富,可生活中,沒有誰會哭著喊著渴盼災難的來臨。然而,一旦災難降臨,一味地躲避,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屈辱。唯有承受,才可能迎來成功之花的綻放。
臧克家在《老馬》一詩中寫道:“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因為它知道,路在腳下,希望就在前方。而眼前的壓力和磨難,唯有承受。和海明威相反,在最為狂妄的年齡時突然失去了雙腿,直到現在每月還要做一次血液透析,去承受萬蟻噬骨般苦痛折磨的史鐵生,在《秋天的懷念》中依然堅強地說:“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不把自己當成一個生活中的倒霉者,勇敢去面對、承受現實的史鐵生,就像文革中的巴金,造反派無論如何也無法使他低下那凜然不可侵犯的高昂的頭。敢于承受苦難,敢于承擔責任的巴金老人和史鐵生,最終成為我們心中說真話、生命力最為頑強的作家。
活了五百年的鳳凰,用天火點燃集于山巔的香木后,勇敢地沖入烈火中,去承受那煉獄般的磨難,然后涅槃重生。
讓我們勇敢地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吧!因為在很多時候,唯有承受,方能成功。
【作者系河南省鄢陵縣第一高級中學小荷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常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