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文化在社會政治經濟中的作用已經被廣泛地證明,但是在城鄉不均衡發展戰略的指導下,農村公共物品(尤其是農村文化公共物品)投入不足、發展極為緩慢,在此背景之下,我國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極端缺乏。精神文化供給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其與農村信仰流失、農村“宗教熱”的關系。不少學者指出,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缺乏,導致了在部分地區,一些低俗、落后的私性文化則沉渣泛起,地下宗教死灰復燃,“黃、賭、毒”等消極文化泛濫,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卻走向衰微。阮榮平等則表明,農村公共文化供給與農村信教比重和農村宗教信仰選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并且據此推斷農村公共文化供給的缺乏是農村“宗教熱”興起主要原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