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場將會帶來新的突破口。中美關系重新定義為市場環境帶來了新的拐點,國際環境的好轉將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帶來戰略機遇期。而對中國貨幣政策緊縮的擔憂將隨著美聯儲謹慎的態度開始扭轉。因此,A股市場拐點已經逐步來臨。
不可否認,近期市場調整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政策對市場預期的影響;二是供給失衡帶來估值修復加速。
首先,本輪行情由通脹壓力引起政策緊縮,從而導致市場加速下跌。近三個月內央行連續四次上調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并兩次上調存貸款利率,政策面收緊銀根的趨勢已經形成。加之人民幣國際化加重資本外流的壓力,國內資產泡沫的懸河從此潰堤。因此,隨著近期政策調控力度的再度加大,累積效果已經開始顯現,資產市場難以維持高估值的水平。
其次,新股發行定價過高及發行頻率過大,對市場供求關系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新股的不斷破發,事實上反映了市場對發行定價的不認可,并帶給了市場整體估值繼續往下的壓力。若新股定價繼續偏高,則市場估值繼續往下的壓力依然存在。
但是,我們同樣也要看到,目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并不高。對過去二十年上證指數進行回歸分析可知,當前市場的內在價值對應的核心區間應該在3000點位置,而上證指數越低于3000點,意味著偏離價值中樞的程度愈嚴重,市場也就愈加存在系統性低估的戰略建倉機會。但是,在熊市特征下,股市究竟會偏離價值中樞多少幅度,這是很難預計的事情。
同時,我們亦觀察到一些產業資本在關注低估值的二級市場股票,并通過不斷增持來獲取低廉的籌碼。因此,當前低估值的股價若出現大幅下跌,則意味著更加具有吸引力。
很明顯,市場先生又在歇斯底里的發泄中。當然,市場先生越恐懼,他給出的價格也就越便宜且合理。但是,股市如此反應,為何房地產市場又不下跌呢?這也是市場預期在作怪。當市場維持房價還將高位運行的一致預期時,出現大幅下跌就比較難。但從現在開始,只要有人擔憂房價可能會和股價一樣下跌,那么,未來房價的下跌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從市場策略角度出發,未來行情的轉折點仍然來自于對政策預期的轉變。而政策預期的轉變則來自于對宏觀政策走向的認識。2010年全年的宏觀數據表明,經濟形勢仍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物價水平已得到有效控制,外貿出口反彈較強勁,投資與消費的拉動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必要組成部分。同時,基于當前宏觀經濟的穩定態勢,貨幣政策層面的連續調控短期來看較為頻繁,盡管有維護物價、房價穩定的原因,但對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亦是不可回避的客觀事實。
短期來看,盡管市場對政策調控的一致預期仍然不夠樂觀,但市場在低估值的周期股上獲得了有力支撐。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業股票的上漲都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現在最為關鍵的還是如何尋求下一波的進攻型機會。從結構性角度而言,市場不乏安全邊際的諸多標的物,包括航運、石化、消費與機械等行業均有企穩跡象。對投資者而言,當前需要的是自下而上把握未來的戰略性建倉機會,避免被當前市場盲目的悲觀情緒所誤導。
我們認為,只有政策緊縮預期接近尾聲,行情的持續時間和上漲空間才可以預期。■
(本文作者為華林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SAC執業資格證書編號:S12802080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