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懷志,2002年獲得清華大學MBA并步入資產管理行業。8年間他從基金銷售工作起步,一路成長為業內知名的基金經理。2010年,市場跌幅超過15%,而他所掌管的華夏優勢增長基金凈值增長率達到近25%。值得一提的是,這只基金的規模超過了200億元,獲得如此優秀的業績,難能可貴。
鞏懷志為人謙和風趣,激情滿懷。雖然他管理的華夏優勢增長股票基金在今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在他看來,優秀的業績更多得益于華夏基金投研團隊的整體努力。
感受集體的力量
“2005年我剛來華夏基金時,其實壓力非常大。”鞏懷志回憶說。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2005年,華夏基金制定了大舉引進優秀人才的戰略,投研人才儲備大幅增長。“在這樣的環境下,壓力是比較大的,就迫使自己更加努力不斷學習。”
在充滿壓力的同時,鞏懷志看到了華夏基金投研團隊獨有的優勢。他說:“在這個團隊中,你能夠接觸到新鮮的、有價值的思想和觀點,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于成長。這里有無私分享的傳統,有團結一致提升整體業績的氛圍,甚至在考核基金經理時,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整個團隊的貢獻有多大。在這樣的氛圍里,經驗豐富的人非常樂于分享自己的理念與觀點,這對提升整體投研實力的意義很大。”
當然,存在不同理念與風格的地方,就會存在思想的碰撞,華夏基金投研團隊也不例外。“有時候,這種碰撞非常激烈,雙方各執己見,互不退讓。”鞏懷志說,“但碰撞的結果都是良性的,都有利于團隊整體投研理念的進步和投資決策,這一點非常難得。”
投資關鍵是抓主要矛盾
在談到過去一年的投資操作時,鞏懷志說:“在我看來,2010年和2009年的市場并無實質上的不同。當然,單從走勢圖上看,它們是不一樣的。但從本質上看,其實投資就是要看準并且抓住市場的主要矛盾。”
鞏懷志認為,在整個經濟和股票市場中,主要矛盾決定市場的運行特征或方向。經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2009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度過危機、保增長,這是貫穿2009年全年的主要矛盾,所以2009年出現了貨幣政策的“大躍進”,新增信貸超過了9萬億。當錢放到了市場里,就會像“水”一樣流動,流向了房地產和汽車,把整個經濟鏈條都帶動起來了。
到了2010年,主要矛盾發生了很大變化。2010年我們能夠明確地看到經濟逐漸復蘇,此時的主要問題是現有的經濟模式是不是適應未來經濟發展需要,因此“促轉型”就逐步替代“保增長”,成為主要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就不適合投資,應該去投資一些新興產業和消費等領域,如新能源汽車、電子科技、醫藥等。雖然一些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經濟企業提升盈利需要時間,但是在股票市場表現往往是提前的。
2011年的關鍵矛盾是什么,鞏懷志認為上半年是“通脹”和“轉型”,下半年要關注保增長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可能性。
滿足 、快樂、有意義
基金業是人才流動較為頻繁的行業之一,在問到為什么會在公募基金業崗位上堅守的時候,鞏懷志的回答簡單而樸實。“我沒有那么高的物質欲,目前的生活我就已經很滿足了。我很享受投資帶來的快樂,華夏基金提供的投研平臺已經非常好了,讓我能充分享受這種快樂!”
另外一個原因讓鞏懷志和他的同仁堅守在公募基金領域,“我了解到我管理的基金中,有很多持有人的資產還不到5000元,每當想到我在為這些人賺錢,我就感覺我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