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股市動態分析》副主編趙迪所著《資本的崛起:中國股市二十年風云錄》一書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全書以時間為主線,以通俗、寫實的筆法勾勒出中國股市由初創到基本成熟的全景圖,對于我們全面了解中國股市歷史和現實、研究資本市場發展規律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高層關注:股改終于啟動
時間進入2005年,證券市場低迷的現狀沒有發生任何變化。1月23日財政部宣布從2005年1月24日起印花稅由2‰下調至1‰。然而,帶來僅僅是短暫的上沖,指數僅僅在2月份出現了小幅反彈便繼續向下調整。
當時,投資者對于A股市場市場信心喪失殆盡,股權分置的現狀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2005年3月14日,在當年兩會中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詢問溫家寶總理,“自從去年國務院發布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就是我們所說的國九條以來。雖然有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但是市場反應比較冷淡,股價下跌得比較厲害,很多股民身套其中。我們想請總理回答一個問題,我們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改變目前股市的現狀,您認為廣大股民對今年的股市應該有什么樣的期待?”
溫家寶總理做了一番令人難忘的回答,他說,“你這個問題可能是互聯網點擊率最高的問題,也是全國聽眾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中國的股市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起開始發展。證券市場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們應當承認,由于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股市制度等基礎建設薄弱,市場不完善,因而造成了近些年來股市持續下跌。我雖然很少就股市發表意見,但我卻每天關心著股市的行情。我可以向大家講的是中國將堅持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對于證券市場,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這是根本。第二,要建立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證券市場。第三,要加強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第四,要加強以制度為主的證券市場的基礎建設。第五,要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在第二天新華社播出《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時,在第五點后又補充了一點,“第六,妥善解決股市發展中積累的歷史遺留問題。”
作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每天要處理多少國家大事,然而總理竟然每天關心著股市的行情,可見當時的股票市場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中國證監會:開弓沒有回頭箭
終于,一直被認為是“無為而治”的第四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這一次開始了大動作。
尚福林,1951年11月生人,山東省濟南市人。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財貿學院學習金融專業。畢業后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歷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在央行工作期間,尚福林注意鉆研學習新的經濟理論,通過進修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1994年,尚福林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6年4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2000年2月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2002年12月27日,接替周小川出任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
從尚福林擔任證監會主席后,A股市場再無牛市,2003年的“五朵金花”行情充其量算作局部牛市或者熊市中的反彈而且極為短暫。
“尚福林的含義就是上漲幅度為零。”來自坊間的調侃看出,投資者將市場長期低迷歸咎于以尚福林為代表的監管層的不作為。
然而,在A股市場屢創新低、市場信心趨于崩潰的時刻,尚福林終于還是出手了。
2005年4月29日,“五一”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節日氣氛彌漫市場上空。當日,上證指數收盤于1159點,下跌0.85%。下午三點鐘收市后,人們都在滿腦子盤算著假期生活。就在當晚,證監會宣布有重大新聞發布——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困擾市場數載的頭號難題——股權分置終于迎來改革破題的一刻。
5月8日,長假最后一天的下午,首批試點公司名單出爐。三一重工、金牛能源、清華同方、紫江企業4家上市公司入圍首批試點公司。
5月9日,4家試點公司停牌,整個市場議論聲起。一時間,4家公司及其對價方案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A股市場并不領情,此后一個月,A股市場繼續快速下跌。就在證監會宣布啟動第二批試點后不久,至6月6日上午11點03分,上證指數盤中跌破1000點,最低至998點。許小年的“千點論”就此成為現實。
面對此情此景,尚福林仍就神定自若,態度毅然決然,說起話來更是斬釘截鐵。在新聞發布會中,尚福林說:“股權分置改革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新決策,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搞好。”
7月22日,國務院召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座談會”,此次會議并沒有公開對外報道。“這可以說是一次股改預熱動員大會,重點省市的負責人和部分重點上市公司代表參加了座談會,會上對國資委、證監會各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如何推動股改工作進行了動員和部署。”一位座談會與會人士說。
回頭來看,此次座談會在股改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在座談會開罷不久,上海、廣東等重點區域紛紛動了起來,舉行動員大會,對本地區股改進行部署。不少地區專門成立了以常務副省長、副市長為組長,眾多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人為成員的“股權分置改革領導小組”。
三一重工:首嘗股改“螃蟹”
股權分置改革第一單花落民營企業三一重工的確讓人感到有些意外,不過也確實在情理之中。按照公司總裁向文波的話說,三一重工自上市后就已開始與中國證監會探討和溝通股改問題,并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
作為第一家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公司三一重工采用了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方式。而此后這一方式基本成為股權分置改革的標準。
此后,圍繞著三一重工每10股補償3股和派8元的補償方案,市場各方進行了充分的博弈。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針對全流通試點的看法更是引出了著名的“豬論”風波,本意是以此比喻兩類股東利益不一致,卻被曲解成大股東與流通股東爭利,因此飽受詬病。有公關公司建議讓它自然淡化,但三一重工希望能向投資者澄清事實,必要的時候要向投資者道歉。于是,向文波以調侃的方式“大豬向小豬道歉”,這一危機才得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