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直腸癌,一般要做直腸切除肛門改道根治術。術后患者最大的苦惱是生活不便,特別是每天大便很難收拾,稍有不慎,不是污染衣褲,便會引起傷口發炎,還會因此而影響情緒,產生不良心理。我是一名直腸癌患者,42歲時做了根治術如今已有17年,對此深有感受。
在與癌癥做斗爭的過程中,我摸索到一個簡易方法。收拾處理大便,一般患者都使用醫院配制的乳膠糞瘺袋接糞便。這固然需要,特別是在拉肚子時更不可少,但有幾點缺點,一是容易擦破人工肛門的口子,引起發炎;二是不透氣,不舒適,易發生皮炎;三是清洗不便。為此,我改用一種有彈性(不可太軟)的塑料帶(直徑o.5厘米),做成直徑約為10~12厘米的圓圈(如手提包的塑料圈提手),兩邊系上松緊帶作為固定護圈。每次大便后將人工肛門洗凈,涂上解毒藥膏,用一小塊棉花蓋住外露的腸頭,然后用一般衛生紙折成三疊,再用拳頭將紙做成凹圓形(留空間)蓋上,如紙薄還可在里面加層,最后將松緊帶護圈套住衛生紙加以固定。為防滲漏,還可以再蓋上一塊20×30厘米的干凈紗布。我感到這樣做的好處是簡便易行,經濟實惠,透氣舒適,容易收拾。每次大便后,只需用衛生紙接住大便丟人廁所便可,因故一時來不及處理時,衛生紙空凹部分還可暫時貯存一下。術后,我用這種方法收拾處理大便沒有妨礙正常行動,一直堅持工作至今,傷口也一直沒有受損發炎過。我還能參加體力勞動以及打球等比較激烈的運動。
癌癥給患者精神上造成極大的壓力。事實證明,癌癥并非不能活,患者要以巨大的毅力同癌癥做斗爭,不能不戰自敗,而在實踐中,則要認真對待。我的態度是平時不把患癌癥當包袱背著,但生病時,哪怕是傷風感冒,都要及時治療,避免引發傷口或其它病癥。
直腸癌術后,由于某些生理功能的變化,飲食也要做相應的調整,既要保證營養,又不能大油大葷,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纖維質多的食物,便秘不行,拉肚子也不行。要根據身體條件適當調劑,始終保持大便暢通、定時、有規律。還要參加一些適合身體條件的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17年來,我堅持這樣做,以后還要堅持做下去。我相信,以我現在的體質和精力,定會延年益壽,創造出戰勝癌癥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