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李女士體檢時血壓為120/80毫米汞柱,醫生說這是理想血壓,不必治療。但一名有經驗的醫生問李女士年輕時血壓(18~20歲的血壓,又稱為基礎血壓)是多少,李女士回憶說剛上大學時體檢血壓是90/50毫米汞柱。醫生建議李女士做心電圖檢查,結果發現有房室肥大、心肌缺血改變,提示心臟功能已受到損害,需用藥治療。
如果你步入中年,收縮壓(高壓)小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小于90毫米汞柱,你肯定要慶幸血壓正常。請別高興得太早了!據觀察,一些人即便血壓正常,但實際上已經有了頭疼、頭暈、脖子發硬等癥狀,還有一些人雖然沒有任何癥狀,但心電圖顯示異常。
專家說,有些人雖然血壓在正常范圍(120/80毫米汞柱),但年輕時血壓水平如果偏低(多見于女性),20~30年間血壓增加30毫米汞柱,已對身體某些器官產生潛在的損害,只不過有些人耐受能力強,沒有出現不適癥狀,但一做心電圖就會發現問題。
血壓是否正常,必須考慮個人因素。因此,人們最好將自己不同年齡段的血壓值做一對比,看看血壓的增幅,而不要簡單地對照標準值。
有的人血壓已達到甚至超過140/90毫米汞柱,但沒有任何癥狀,是不是不用治療呢?專家指出,必須治療。打個比方,有的人天生對疼痛不敏感,相等的疼痛刺激,感受卻不一樣。高血壓也一樣,有的患者甚至能耐受收縮壓160毫米汞柱的高壓而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此時患者已有明顯的肝腎損害。有的高血壓患者突發中風,可事前沒有任何征兆,這種情況并不鮮見。
如何知道自己的血壓狀況是否正常呢?專家說,定期體檢很重要。體檢時,將測當前血壓值和詢問病史、基礎血壓相結合,測血壓和心功能檢查相結合。個體理想無害血壓的標準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增高小于本人基礎血壓的10~15毫米汞柱;心功能高血壓檢測指標正常;無心臟、大腦、肝腎、大血管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