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人們的精神較懶散,心情也不暢快。我國的醫療氣象工作者通過深入研究發現,陰雨天氣之所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為陰雨天氣下光線較弱,人體分泌的松果激素較多,這樣,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濃度就相對降低,人體神經細胞也就因此“偷懶”,變得不怎么“活躍”,人也就會變得無精打采。
秋冬季節抑郁癥病人明顯增加
氣象條件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因素,氣象條件及其變化不僅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對人的心理情緒的影響也非常明顯。有利的氣象條件可使人們情緒高漲、心情舒暢,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氣象條件則使人情緒低落、心胸憋悶、懶惰無力,甚至會導致心理及精神病態和行為異常。
在秋冬季節,患抑郁癥的人數明顯增加,比平時多出大約10%。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且多為中年人。按照定義,所謂的季節影響的精神紊亂(SAD,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就是受季節影響的精神疾病。一般來說,北半球這種季節性的抑郁癥在10月至11月開始發作,3月至4月結束。大多數病人發展成非典型抑郁癥狀,如嗜好甜食,體重增加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癥狀,如持續疲乏,喜歡獨處,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容易激動等等。SAD的發生和精神、社會壓力無關,過了發病季節癥狀又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維也納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在中歐國家大約有13%的人口患有輕度的SADqz1qIGYPxiFMfVYmQIE/Aw==,4%的人口患有嚴重的SAD。
想擺脫壞心情,去陽光下走走
美國的資料顯示,抑郁癥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曾有自殺的想法,其中有10%~15%的人最終會自殺,所有自殺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癥狀。一般來說,春季自殺的人數明顯增加。這種季節性的抑郁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冬季缺少陽光導致褪黑素(也稱松果體素,Melatonin)和5-羥色胺(Serotonin)的分泌失調所致。但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抑郁癥和壞天氣之間并沒有明確的對應關系。在歐洲,由于南北日照時數的差異,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天氣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南歐人民的“開朗性格”很多情況下其實并不是多曬太陽的原因,可能同他們傳統的“外向型”交往行為有關。因此,其它一些因素,諸如民族的精神氣質、傳統、宗教、家庭觀念、群體內的團結以及交往行為等也應當被考慮進去。除了服藥和做心理治療外,SAD患者每天應當至少在戶外日光下步行一個小時。這樣能夠緩解SAD的癥狀并使患者性情變得平和。即使是在陰天,室外的光線也比人工照射的光療效果好。
氣象條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心理學家、行為學家和管理學家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在發布天氣預報的同時,還發布未來天氣里可能引發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