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各種中醫療法如刮痧、拔火罐、放血、汗蒸等也被列入養生保健方法來緩解“亞健康”。許多足療店、按摩場所、美容美體機構等都開設這些項目,把中醫療法當作養生手段來招徠顧客,而忽視了相關中醫療法禁忌,導致顧客身體傷害。中醫專家提醒,很多中醫療法都有其適應癥,有些療法非專業人士不宜操作,否則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拔火罐后不能洗澡
【個案】 王先生在某保健足道做足浴。因為感覺很疲憊,就又選擇了拔火罐。不料這一拔竟拔出了禍端:由于拔火罐時間太久,王先生的背上皮膚起泡淤青,一周后才結上疤。
拔火罐是比較常見的中醫療法之一,但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損害。譬如,拔火罐負壓力過大,如果技術掌握不好,會對皮膚造成損傷。其實拔火罐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來進行,拔罐時還要講究選擇穴位、時間以及合適規格的罐等。另外它不是對每個人都適合,如患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損傷的人,極度衰弱者,孕婦,女性經期,醉酒后,就不能使用。拔火罐最好還是到正規醫院,以免貽誤治療。
有關專家稱,飯前飯后一小時,酒后等狀態時,不宜拔火罐。拔火罐后,皮膚處于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貧血者不宜放血
【個案】 其實在我們身邊,在身體出現不適后,出于排毒等目的,自行放血的大有人在。李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喜歡放血的人,一次在一家“中醫診所”放血后,竟然血流不止。后來發現這家診所在工商部門的登記竟然是保健品店,而不是醫療機構。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一般放血是用采血片、3面3棱的三棱針,或5細針一束的“梅花針”,針刺主治穴位,如“曲池穴”主治頸肩、皮膚,在穴位刺出血液達到治療目的;針刺部位非常微小,不會留下疤痕;有時為促進排血,會在針刺前拔罐造成淤血,即俗稱“拔血罐”。
針灸推拿科醫師稱,身體虛弱和有貧血的人不宜放血。放血必須無菌操作,才能防止感染。出于安全目的,不建議自行放血。
刮痧部位不可受涼
【個案】 楊女士在一家美容美體中心做美體,其中一項就是刮痧。過程中楊女士因難忍疼痛幾次哭喊出聲,但美容師說不疼達不到療效。事后,美容師教給她一個減痛方法——回家炒熱兩袋粗鹽,放在腰部熱敷。兩天后,楊女士身上的疼痛反而加重了,之后又在家臥床休息了三四天才恢復。
醫學專家指出,刮痧通俗點說就是可以促進代謝,排出毒素,舒筋通絡,其中手法的輕重、經絡的順逆是有講究的。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越痛、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黑越有效,就因為這些錯誤觀念,有些人替人刮痧時使盡力氣猛力刮,非等到被刮的人痛得呼天喊地,整個肩頸后背青一片、紫一塊才肯停手。其實一個人會不會出痧,和個人體質有關。每個人體質不同,出現紅紫淤斑的情形也不同。有人輕輕刮幾下就出現淤斑,有人怎么刮都刮不出痧,太過用力刮痧或硬刮出來的紅斑,很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或皮膚受傷。
據專業人士介紹,在膀胱經上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對刮痧的部位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吹冷氣,因為刮痧后毛孔都張開了,外邪(主要是濕、寒、風)容易從張開的毛孔進入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