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一把摘下的松針,等于吃了好幾盒營養品;堅持用松針泡茶,就能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別以為這是開玩笑,時下,這種關于服用松針能養生保健、包治百病的說法在民間悄然興起,而且還吸引了不少百姓跟風嘗試。這種說法是否靠譜?醫學專家指出,養生偏方未必科學,切忌偏聽偏信、盲目跟風。
掃描: 松針養生概念大熱
“無論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血壓都能恢復正常,而且眩暈、疲乏無力、耳鳴、頭痛頭暈這些癥狀全都不見了,不由得讓你嘖嘖稱奇。”這是一段廣告詞,出自時下一種在各大藥店熱銷的以松樹、松針等植物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茶飲。筆者走訪發現,近段時間,這種松針養生的概念很是火熱。
除了購買這種已經是成品的茶飲,更有不少人選擇自己去摘新鮮松針來服用。
探究: 松針養生一說源起何處
松針養生一說究竟從何而來?它是真有奇效,還是一場“忽悠”?中醫專家提醒,不管聽到什么“版本”,都不能偏聽偏信、盲目跟風。
民間最普遍的看法認為吃松針是我國自古就有的養生古方,比如《神農本草經》就稱“松為仙人之食物”;《千金方》記載:“松葉令人不老,生毛發,安五臟,守中,不饑,延年,治中風,治風濕,百節酸痛之方”。
采訪中,持這種觀點的人士還搬出了古詩作為證據,宋代蘇東坡有詩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起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
另有些人認為吃松針養生源自日本,因為在日本有專門的“吃松針協會”,推廣運用松針預防保健和治療各類疾病。
釋疑: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
“不管是什么說法,市民都不能將松針看成包治百疾的神藥。”廣西名中醫農澤寧說。根據《本草綱目》說法,“松葉可入肝、腎、肺、脾諸經,治各臟腫毒、風寒濕癥。”因此松針本身確實有一定藥效,中醫中也有將其當成一味藥引。
但是,中醫治病往往是在一包中藥里使用多種不同藥材,組合起來才能起到治療效果。光吃松針就能治療各種疾病,這種說法并不科學,也并非人人適合。比如有人用來治療失眠,但實際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高血壓、頸椎病、精神壓力大等都會引起失眠,喝松針茶可能適合部分原因引起的失眠患者,但并不代表所有失眠患者都適用。
專家: 學“神農嘗百草”很危險
除了松針,還有些人為養生則是摘木棉花、竹葉心等植物煮水喝。對此,醫學專家提醒說這種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行為,就像是把自己當“小白鼠”,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農澤寧醫生談到,通過服用植物、本草來達到養生目的,很可能張三吃了沒事,但是李四吃了就起副作用。在臨床上,他們遇到過不少“弄巧成拙”的例子。曾經有一位肝炎患者,聽人說吃一種叫“九里紅”的草藥能治療他的病癥,于是長期大量服用,結果吃得自己明顯消瘦,眼睛、皮膚都變得很黃。到了醫院檢查,發現病情反而更加重了。他提醒說,古代神農嘗百草就經常發生中毒,大家千萬不要隨意把自己當成“小白鼠”來試驗。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中醫內科的艾軍教授也談到,是藥三分毒,植物、藥材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無論是出于養生保健目的,還是為了治療疾病,最好還是先到專業的機構了解清楚自己的體質、癥狀,再進行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