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迷”貝克漢姆得了強迫癥?沒錯,這是他親口承認的。知情人說,小貝最喜歡的方便面每次不多不少只買20包;家里的可樂都是成對存放,如果出現單數甚至會扔掉一罐;小貝總對著家里的3面鏡子說“4面,為什么不是4面鏡子?”;而有傳聞說維多利亞再次當媽也是因小貝想將孩子變成雙數……專家表示,他不僅有輕度偶數強迫癥的癥狀,也有輕度順序強迫癥的癥狀,有媒體說他還有美麗強迫癥的癥狀。
沈陽都市綠洲心理咨詢中心裴瑾瑩副主任說:“小貝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正因如此,他才能做到連續數小時不停地練習任意球,也正因如此,他才能踢出很棒的任意球。有這樣個性的人,一般在工作中表現優秀,認真嚴謹,一方面帶來了工作業績的出色,高人一籌;一方面對于高標準嚴要求的期待欲罷不能,形成強迫癥的人痛苦不堪,無力走出。
各式各樣的強迫癥
有一類人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他們不斷地重復那些周而復始的事情,永無盡頭,這就是強迫癥患者。據調查,現有強迫癥傾向或已患上強迫癥的人群在快速增加,并且出現各種各樣的表現。快來對照一下近年來較典型的類型,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癥狀呢?
?筅 虛擬社交強迫癥:
有些人過度依賴QQ、MSN等聊天工具和社交平臺,實現與人交流的目的,逃避或弱化了實際生活中跟人的交往,要警惕虛擬社交強迫癥找上門來。
26歲的丹丹有了心事不愿跟熟悉的人講,只有在社交場合認識新朋友才能帶給她安全感。于是,丹丹不停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還在QQ上和陌生人聊天,說說心里話。她也覺得自己有些不對勁,但又無力改變。
裴主任分析說:“虛擬社交強迫癥”的出現有著一定的社會基礎。很多人承受著生活、工作方面繁重的壓力,因此外出進行社交活動的機會幾乎被剝奪,而網絡上的虛擬社交正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低門檻的社交平臺,滿足他們內心的需求。在網絡里,人們可以不設防,很多話都可以大膽說出來,比見面交往更隨性,更率真,因此,對于那些渴望社會交往但又擔心自己受到傷害的人,虛擬社交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容易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現實中易受挫敗感的人更容易沉迷其中,內心更加封閉,形成惡性循環。
【建議】有意識調節自己的社交場合,多體驗成功交往的感覺,提高自信,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多交朋友,參加社會活動,就會逐漸走出來。
?筅 晚睡強迫癥:
無視疲憊的身體,還要繼續熬夜打游戲、上網、聚會,沒事可做時也不愿睡覺,非要熬到凌晨一兩點才上床,這是“晚睡強迫癥”的典型表現。而一項名為“你有沒有晚睡強迫癥”的調查,數千名網友參與,根據列出的多項“癥狀”,七成人選擇“有”。
朋友都說小敏是個“夜貓子”,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覺。其實小敏不是不想早睡,每次早起時的不舒服都讓小敏下定決心晚上早睡,可下了班,回到家,睡覺時間又會一拖再拖。
裴主任說: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一般可歸結為三點:一是對白天生活壓力過大,沒有私人放松時間的無聲抗議。在他們的理念里,白天就要拼命工作,還要干出成績,晚上才是相對輕松的時間;二是對睡眠的認識形成了習慣性誤區。一般強迫性晚睡者并非睡不著,而是一種心理需要,認為晚睡沒啥不好,自己大腦的特點就是“貓頭鷹型”;三是對自己高效率狀態的認識形成了習慣性的心理暗示。如有些人不斷給自己暗示,白天我工作效率不高,晚上才是我的時間,寫作、收拾房間等,夜深人靜了,我的精神頭才能來,效率才高。
【建議】 針對以上三點,可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首先是改變認知,對睡眠最佳時間的認知,對睡眠與生命健康關系的認知;其次是阻斷錯誤的心理暗示,形成積極的鏈條;最后,可以培養自己放松的其他相對健康的方式。
?筅 信息強迫癥:
24小時開機,每天反復查看電子郵件,一旦發現陌生電話或是陌生電子郵件就心跳加速,偶爾忘帶手機就會坐立不安……
嬌嬌一上午坐立不安,因她把手機忘在家里了,總擔心有人打電話。但無奈家又離單位太遠,所以一直在矛盾要不要取。終于,她決定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回去取手機,拿到手機后,她的心一下就安穩了。
信息強迫癥大致有三個特點:1過度關注信息。24小時全天開機;每天查看電子郵件都要三次以上。2酷愛搜集傳播信息。無論是看到什么信息,不只是搜集,也很愛傳播。3擔心漏掉信息。忘帶手機就會心情焦慮;因事沒上電腦,或停電就叫苦不迭,心情浮躁,總擔心因為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聞而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裴主任說:這種情況一般容易出現在兩類人身上,一類是急于找工作的求助者,而以大學畢業生居多,這類的信息強迫癥多是由于要接收應聘單位的信息和招聘資訊而被動出現。一類則是追求時尚的上班族。上班族出現的信息強迫癥則更多的是出于競爭、升職等利益因素考慮,以及滿足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主動誘發出來的心理疾病。
【建議】 讓自己放松下來,要知道,離開了這些你也一定能夠活得很好。
自幼膽小易患強迫癥
強迫癥的成因至今也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強迫癥的許多癥狀,看起來不可思議,即便是患者本人也說不明白究竟為什么會這樣。如有些有輕微強迫癥傾向的人,家里某樣物品擺放的位置被挪動了,一定要挪回來;一些事情發生了,一定要跟當事人說個明白,甚至不理解對方對此事可能根本并不介懷或已經釋懷……裴主任表示,以下幾類情況人群易患強迫癥:
(1)個性方面的原因。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能力缺少信心,遇事極其謹慎,反復檢查,追求盡善盡美;
(2)肛門滯留人格。“肛門滯留人格”是指精神分析中所講的“肛欲期”人格,主要是兒童在1-2歲期間形成的,這個時間正是父母管教兒童開始形成排便規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的要求極為嚴格,對兒童的排便有嚴格的控制,那么兒童可能會形成一種“肛欲期”性格:過分的遵守規則,過分愛干凈,并且情緒比較暴躁易怒,喜歡暴力和攻擊性傾向;
(3)完美主義者;
(4)父母為強迫癥患者;
(5)社會心理因素導致,如工作生活變遷、責任加重、處境困難、突然受驚嚇等。
放松身心,順其自然
很多人都對自己患了強迫癥或有輕微強迫傾向很無奈,裴主任說改變這種狀態要做到凡事順其自然。有強迫思維時不要對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有強迫動作時,要理解這是違背自然的過度反應形式,要逐步減少這類動作反應直到和正常人一樣;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點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注意心理衛生,努力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和技巧,增強自信,不回避困難,培養敢于承受艱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鍵;懂得真正的生活的含義,學會放松身心,做事有度,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培養自己健康的個性。
另外,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給予孩子過多、過于刻板的要求,對于預防強迫癥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