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濕疹,家長千萬不能心急亂投醫。今年3·15晚會,曝光了三歲男童洗完“田婆婆”藥浴后,患上“膿包型銀屑病”,導致全身潰爛,場景令人觸目驚心,同時也給家長們敲響了一個警鐘。那么,小兒濕疹到底該怎么治呢?
病因復雜,有一定遺傳因素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易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好發于2-3個月嬰兒的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可累及全身。2-4歲也是濕疹開始發作的高峰期,多在手腕、手腳關節屈曲的部位?!敝袊t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高興華說,探究濕疹的發病根源,它是一類病因復雜不易查明的過敏性疾患,可能與各種微生物感染、精神神經因素、內分泌及代謝改變及食物、吸入物等因素有關。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患有哮喘、濕疹、鼻炎等過敏性疾病,孩子患有濕疹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消化系統過敏早期常被忽視
通常情況下,過敏反應涉及到機體多個免疫器官,如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皮膚出現過敏反應比較明顯,早期就能發現,而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出現過敏反應早期很容易被忽略。在濕疹嚴重時往往也會出現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癥狀。有資料提示,患有濕疹的嬰兒將來合并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的可能性較高。
高主任在此提示廣大家長,平素要注意調整患兒飲食結構,哺乳應定時定量,不宜喂得過飽,以防加重胃腸負擔,致消化功能紊亂,而加重病情。
不同時期用藥不同
高主任說,目前,濕疹的外用藥劑型很多,如水劑、霜劑、膏劑等,不同劑型的藥效側重有所不同,并且是要針對不同臨床表現而分別采用。所以,濕疹治療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據高主任介紹,當患兒表現為局部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及較多滲液,屬于急性期,可以用3%硼酸溶液、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進行濕敷治療。如果在急性滲出期涂上軟膏不但無益,反而會增加滲出,使炎癥加重。經過一段時間或者用藥治療后,急性炎癥會減輕,患處皮膚滲液、糜爛明顯減少,結痂,這是濕疹的亞急性期表現,需外用氧化鋅油等油劑或糊劑。當局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伴有色素沉著時,是慢性期的濕疹,可以選擇軟膏等制劑。在內用藥方面,也要按照疾病的不同時期、臨床特點及疾病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抗過敏、抗炎、止癢的藥物。
溫馨提示
有專家指出,隨著免疫力、耐受力逐漸增強,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1歲,濕疹的癥狀會慢慢好轉,直到痊愈。所以,家長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切忌病急亂投醫,避免盲目用藥。另外,平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穿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衣,避免毛料、化纖制品等直接接觸皮膚。
2.室內溫度、濕度要適宜。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通。減少患兒接觸塵螨、花粉等過敏原。
3.建議定期洗浴。最好使用沒有香精、香料,不含有防腐劑的清潔產品。洗浴后應用皮膚潤膚劑。平時也要針對皮膚干燥程度,建議每天使用潤膚劑。
5.勤剪指甲,可自制手套,避免患兒搔抓引起皮膚破損。
6.濕疹急性發病期禁止接種疫苗,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接觸單純皰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