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規劃全面展開的情況下,我們對2012年經濟不悲觀。增長回落,但總體風險不大。通脹回落,但不至于出現通貨緊縮。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十二五規劃實施進展緩慢。除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基本完成目標之外,其他離預期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展望未來,我認為以下四個方面因素將使得落實十二五規劃成為2012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一是外圍經濟進一步惡化,倒逼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進行調整。二是經濟加速下滑風險加大。三是伴隨著國內流動性和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回落,國內通脹壓力將明顯緩解。四是伴隨著地方政府換屆和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組織條件將逐漸具備。
十二五規劃的核心是調結構,在當前經濟下滑風險加大的背景下,十二五規劃也承擔著保增長的重要任務。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構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分工的雙循環模式,替代原來的單循環模式,形成和消費國、資源國(包括零部件提供國)的良性互動,提升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二是構建立足于促內需、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的國內經濟良性循環模式,形成東中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格局、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格局,通過放松壟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行業競爭力。三是趁通脹壓力緩解之際,加快實施資源稅,推進電力等要素價格。理順要素價格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實施節能減排的最有效手段,但卻會在短期內加劇通脹壓力。2012年總體通脹壓力下降,恰恰為理順要素價格創造了契機。
2012年二季度
現經濟增長低點
經濟增長的最終表現取決于市場力量和政策力量的博弈。就2012年的情況看,出口和房地產代表的市場力量向下,政策代表的力量向上,預計全年經濟增長8.6%,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增長的低點在二季度前后。
從市場力量本身來看,經濟仍將維持慣性下滑的態勢。其一是出口。歐洲、新興經濟體出口回落將帶動我國出口再下臺階,預計2012年出口增速將回落到13.5%左右。出口增速的回落,將帶動外貿和相關產業的繼續收縮。其二是房地產。房地產銷售不振,前期更多地受到限購和信貸額度偏緊的影響,伴隨著經濟的調整和房地產價格的下滑,信心和房價對房地產業的影響體現,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將呈現螺旋式下跌的趨勢。出口和房地產是我國目前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其增速回落的疊加將使得經濟加速下滑。
就政策力量來看,伴隨著經濟周期的演變,主要矛盾的轉變,宏觀政策重點將從控通脹轉向穩增長。政策力量將成為對抗經濟下滑的決定性力量。從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對比看,當非政府投資趨弱,經濟增長面臨問題的時候,政府投資往往成為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而當經濟有過熱風險,政府往往通過適當放慢開工節奏來避免經濟過熱。2011年政府投資的退為2012年政府投資的進預留了空間。政府完全可以通過十二五項目的實施來達到保增長的目的。
通貨膨脹呈前高后低的格局
輸入性、周期性通脹壓力減弱有助于通脹回落,但要素價格改革可能使得通脹難以大幅回落,預計全年CPI上漲3.2%,呈現前高后低的格局。
中國的通貨膨脹呈現周期性和結構性疊加的雙重性。從這兩個方面看,2012年通脹會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會太大。周期性力量的弱化,以及需求和貨幣緊縮的滯后效應,有助于通脹的回落,但兩個方面的變化使得通脹仍然承壓。一是大宗商品價格難以大幅回落。2012年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將低于2011年,加之金融市場動蕩,資金從商品回流美元,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將會回落,但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財政政策使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流動性泛濫的趨勢不僅不會改變,甚至有可能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即使回落也幅度有限。二是資源和公用事業漲價。在今冬明春大面積缺電、五大發電集團大規模虧損的情況下,電價上調是大勢所趨。同時,資源稅實施范圍也將擴大,資源價格也將上漲,這將推動CPI上漲。總體上看,我們預計2012年通脹會回落,但仍可能保持在3.2%的水平。
政策從控通脹轉向穩增長
如果說控通脹主要靠貨幣政策的話,財政政策將在穩增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貨幣政策方面,利率政策空間有限,更多將通過準備金下調來緩解資金緊張。
相對于歐美政策空間受限,中國政策具有更多的空間。首先是財政政策。中國的政府負債率總體上并不高,發債仍有空間。特別是在融資結構多元化的背景下,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的規模將明顯擴大。在減稅方面,為了扶持中小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的發展,結構性減稅力度會明顯加大。其次,在貨幣政策方面,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都可以下調。不過考慮到相對于3%左右的物價水平,中國的利率水平并不高,利率大幅度下調的空間不大。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穩定貨幣增長將是最主要的手段。這一是由于此時物價回落到政府容忍區間;二是房地產價格基本得到控制;三是歐債危機可能再次爆發,資金可能面臨流出壓力,需要通過下調準備金率進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