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新勢力成為“第九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榜單的關鍵詞。80后分析師繼上年在人數上形成圍攻之勢后,本屆以更亮眼的成績證明了自己打天下的實力。新上榜機構的增多與出色表現雖仍無力撼動中信證券、申銀萬國和招商證券本土最佳前三的王者地位,但已經開始愈發鮮明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七家機構瓜分七大研究領域頭名的局面,更是與上年中信證券一家獨攬四大領域第一名形成鮮明對比。
研究新勢力頻現亮點
本屆上榜的31位第一名分析師中,共有13位是首次獲得第一名,占比為41.9%,新人上榜率較2010年增加30%。首度奪魁的分析師包括:策略研究興業證券張憶東等、石油化工行業中國銀河證券裘孝鋒、非銀行金融行業華泰聯合證券李聰等、煤炭開采行業申銀萬國詹凌燕等、醫藥生物行業國信證券賀平鴿等、有色金屬行業國信證券彭波、基礎化工行業興業證券鄭方鑣等、鋼鐵行業長江證券劉元瑞、電力設備與新能源國金證券張帥、通信行業長江證券陳志堅、紡織和服裝光大證券李婕等,而計算機行業國金證券易歡歡、傳播與文化行業中信證券皮舜更是首次上榜便勇奪各自行業的冠軍。
本屆評選共有16個研究領域的分析師蟬聯冠軍,這一數字與上年相比減少了5個,他們分別是中信證券胡雅麗團隊、李春波團隊、毛長青團隊、吳非團隊、楊濤、趙雪芹團隊、朱琰團隊,申銀萬國證券童馴團隊、周海晨,國信證券葛新元團隊,國泰君安證券韓其成、孫建平團隊,中金公司徐小慶團隊、趙曉光,興業證券曾旭和海通證券路穎團隊等。其中朱琰、徐小慶等為三連冠,路穎、童馴、李春波等為四連冠,孫建平為五連冠,中信證券胡雅麗、趙雪芹更是因連續7年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一名,獲封第二屆“新財富白金分析師”稱號。
研究新勢力成為2011年度榜單的關鍵詞,80后新勢力和新上榜機構經過多年積累與沉淀,邁出了打天下的第一步。
一方面,已經在上屆評選中開始顯露實力的80后分析師,本屆交出了更為亮眼的成績單,完成了從數量到質量的躍升。本屆評選參評的近1100位分析師平均年齡為32.3歲,43.4%為80后。獲得第一名的分析師及團隊成員平均年齡為32.36歲,其中52%為80后。本屆最具領先優勢分析師—造紙印刷行業第一名分析師申銀萬國周海晨、成長最快分析師計算機行業國金證券易歡歡均是80后,而本屆黑馬—興業證券策略研究團隊張憶東等人的平均年齡僅為28.6歲。
另一方面,本屆評選共有來自23家機構的145個研究團隊榜上題名,較之2010年新增5家券商:華創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民生證券、齊魯證券、瑞銀證券。且從各家機構獲獎分析師人數看,分布呈發散趨勢,集中度較上年進一步下降(圖1)。
作為研究新勢力的代表,長江證券、興業證券在本屆評選中的表現尤為搶眼。長江證券共獲得2個第一名、2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1個第四名,并藉此勇奪本土最佳研究團隊第八名。興業證券獲得3個第一名、1個第三名、1個第四名、1個第五名,首度闖入本土最佳研究團隊前十名,此外興業證券亦奪得最佳銷售服務團隊第七名,并包攬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區域最佳銷售服務團隊第一,及北京上海兩個區域最佳銷售服務經理第一名。
進一步研究這兩家機構的獲獎團隊和分析師的任職情況可發現,除交通運輸倉儲行業的曾旭2010年任職于中信證券外,兩家機構其余的第一名獲得者—鋼鐵行業劉元瑞、通信行業陳志堅、策略研究張憶東等、基礎化工行業鄭方鑣等—均是于2004-2007年間加入其現在服務的券商,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2010年初露鋒芒,2011年成功登頂。這也再度證明,通過內部完善的體制培養“一手”人才而獲得成績躍升并非天方夜譚,需要的只是耐心與恒心。
另一個更強有力的佐證在于,本屆評選中,近九成獲得各行業第一名的分析師由現服務機構自主培養,并已為所在機構服務多年(圖2)。獲得第一名的路穎、徐小慶、童馴和李春波各自在現機構服務了10個年頭,另外還有近五成第一名分析師在現機構工作5-8年,1/4工作3-4年。足見各研究機構的團隊建設已日趨穩定,也更加注重自主培養、積累人才,從根本上提高研究水平。
當然,引進外部人才依然是研究機構迅速提升成績的有效途徑,本屆評選新上榜的華創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民生證券和齊魯證券即是典型。其中,華創證券紡織和服裝行業區志航、煤炭開采行業韓振國等,中國銀河證券機械行業邱世梁等,民生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巨國賢等,本屆進步明顯。然而,到了新機構成績滑落者也并不少見,再加上分析師獲獎后的再流動等問題,券商在依靠挖角來快速提升成績的同時,能否長期保持研究水平有待進一步觀察。
從一家獨大到七雄分天下
為了觀察各家機構在不同大類研究領域的優勢地位和研究特色,本刊將31個研究領域中的27個行業方向分類為金融、能源、原材料、工業/資本品、非日常生活消費品、日常消費品和信息技術等七大研究領域,并按照截至2011年11月28日的A股行業流通市值進行排序,將每家機構在每個大研究領域中的各個小行業前五名獲獎情況進行加權匯總,得分相同者再按照名次靠前對應行業市值比較(表1)。由此發現,2011年七大研究領域第一名分別由國泰君安、招商證券、長江證券、國金證券、申銀萬國、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瓜分,七雄分天下,這與2010年中信證券一家獨攬四大領域第一名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而從整體獲獎情況來看,長江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廣發證券三家機構均為新上榜機構。
行業流通市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行業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流通市值大的行業是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重點,受關注度更高,這些行業受到認可的分析師話語權和市場影響力也就更大。通過對行業流通市值和名次進行加權匯總后,中信證券、申銀萬國和招商證券三家分列前三位,這一排名與本屆本土最佳排名研究團隊一致。
計算機領銜行業受關注度
以第九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回收的全部選票作為樣本,統計各行業的機構投資者投票及分數分布,得出得票率和得分率,二者可以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不同行業的關注程度,某行業得票率和得分率高,說明該行業獲得的投票數多、投票人所掌握的資金規模大。對第九屆評選的統計顯示,平均得票率為80.7%,較第八屆評選提高3.59%,社會服務業77.57%的本年度最低得票率,也高于2010年77.11%的平均水平;而2011年平均得分率為72.38%,基本與2010年持平。這一結果顯示本屆評選投票人對31個研究領域均投注了極高的關注度。
本年度統計顯示,宏觀經濟繼續居首位,受關注度最高,分別獲得95.7%的投票率和87.94%的得分率。不考慮總量研究領域,27個行業中計算機、紡織和服裝、批發和零售貿易位居前三,得票率分別為88.63%、87.95%和85.74%,得分率分別為75.04%、75.6%和74.88%,三個行業的受關注程度(得票率與得分率)均高于策略研究(表2)。
本屆評選競爭異常白熱化,甚至數分之差就能決定某個研究領域的座次排名。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第一名得主國金證券張帥僅以1.6分險勝第二名華創證券李大軍,為本屆評選分值差最為接近的。再以最受關注的宏觀經濟研究為例,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分數僅相差10.71分,而第一名較之第四名的領先優勢也僅49.64分(表3)。這足以顯示,“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獎項的含金量逐年提高,競爭也更為激烈,能上榜的都是整個年度表現優異的分析師,不再是第一名獨大的局面。
第九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回顧
按照往年慣例,在本屆評選正式開始前,《新財富》于2011年7月16日舉行了“第六屆新財富券商研究所高峰論壇”,充分聽取了參會券商研究機構負責人和主流機構投資者代表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的建議,并由此對本屆評選規則進行了合理微調,主要是:新增證券公司自營業務部、財務公司、信托公司(2010年為觀察員)、公募基金和證券公司QDII投資經理、海外機構投資者(后兩類投票人僅限投票最佳海外市場研究機構獎項)為正式投票群體;并適度增加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的投票權。此外,本屆評選增設“最佳中小市值研究機構”以及“最佳海外市場研究機構”兩個機構獎項,用以表彰在此領域表現優異的研究機構。
2011年9月9日,“第九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啟動。本屆評選共有來自42家券商的近1100位分析師(同比增長16%)和700多位銷售服務經理(同比增長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