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A股早期的一件軼事: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深圳股市猶處于混沌初開的啟蒙階段。人們對于股價升跌本質的認識可謂十分愚昧,開始時甚至連行情也不曉得——因為沒有交易所,所以沒有公開發布的股票價格,從而只有黑市,沒有白市。后來總算有官方提供的、每日登在《深圳特區報》上的行情表了,便憑一張行情表來炒股,其余信息基本上閉塞或滯后,更沒有什么技術分析(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分析軟件出現大約是93年之后的事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炒股要賺錢,首先看運氣,再是憑直覺,還有就是靠消息(政策),沒宏觀經濟多少事……
由于大家都是初哥,聽說有誰炒股發達了,便慕名去取經,緣此我登門拜訪了S君。
S君一聽來意連連擺手:“我哪里懂什么炒股!我教了幾十年物理,要帶兩個畢業班還兼班主任,忙得連去證券公司的時間也沒有。”原來他只有在寒暑假才能抽出時間來買賣股票——寒假是買,暑假是賣。買時也無一定的標準,大體是哪個便宜買哪個,因為錢也不多;賣時則只有一個原則:不賺不賣。但說也奇怪,暑假的股價一般都能升得比寒假高,就是那些不升的以后往往也能補回來。大概是老天爺看我們當教師的清貧,讓股市給我們發些補貼吧。”S君說笑道,“你說這叫什么經驗?純粹是瞎買瞎賣!如果一定要說里面有什么道理,就是物理學讓我懂得了萬事萬物都呈波浪式發展,股價的升跌也是這樣。寒假恰逢它處于波谷,而暑假又正好是它的波峰,湊巧都讓我碰上了。一回生二回熟,反復做了幾年就賺了些錢。”……
該位中學物理老師說的這番話可能是關于中國A股最普遍、最原始的運作規律的最早表述。無意中,他觸及了A股的波動周期并順應了它的走向,因而使他能在“春種秋收”的A股交易法則中斬獲不菲。也正因為他的經歷引發了我對股市運作周期的濃厚興趣,并在考察中將之與資金運動聯系起來。只是“春種秋收”現象仍嫌粗獷,不如后來接觸到的“月份周期”細化與具體。但“月份周期”是舶來品,所以最初難免有是否會水土不服的疑慮。當然在經過近年的實際觀察后,今天可以下年度內中外股價波動周期雖非完全同步,但在大的方向上具有共性的結論了。這是由資金進出股市的基本規律與操作模式決定的。在這一點上,中外資金進出市場的特性并無大的差異。而即使有差異,也不過是總的框架之內的,不構成本質的區別。而這也是本欄認為有必要加強對“月份周期”的研究、并以系列文章的形式推薦給投資者的重要原因。
時評:言簡意賅 切中時弊
近日中國證券界的頭面人物在公眾場合發聲的不少。其中最值得回應的當屬如下兩段:先是郭主席說的“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為主的人群不太適宜”炒股。此話雖然聽上去似有財富歧視及有違平等準則之嫌,卻是應高舉雙手贊成的不折不扣的大實話!其實類似的話筆者今年已多次寫過(最近的一次見年初本欄引述的在高中同學會的發言),現在有幸得到郭主席首肯,足見吾道不孤。只是鄙人主張的不宜炒股的人群范圍更廣,認為炒股所需的天分與特殊資質并非人皆有之,故一直以來上下各方鼓動、全民炒股無異于勸人豪賭式裸捐!A股多年來“一贏二平七虧”的殘酷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又據中國證券網近期一則調查:今年炒股者的虧損面高達87.26%)。至于低收入群體由于負擔重、心理壓力更大,更不宜炒股就不言而喻了。郭主席貴以證券高層至尊而發出這樣的呼吁,是多位他的前任從未有過的。由此可見這位上任伊始的新官強烈的務實態度。
低收入人群體與范圍更廣的其它某些階層成員之所以不宜炒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上交所總經理張育軍在上周所說:“資本市場參與各方天平過于向控股股東和原始股東傾斜。”證券高層發表這樣的認識,記憶中也是歷史首次。其實他說得還不夠徹底,還須從制度建設與利益分配兩方面加以補充。即是說:要從制度方面尋找原因。否則在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蠱惑他們參與,與掠人錢財與欺騙又有多大區別?!當年吳敬璉抨擊A股有如賭場,話是重了些,但能說他毫無道理嗎?
(更正:上期本欄第二段第二行“圣誕節”后應加一“前”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