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盤弱勢整理,上周拉抬指數的銀行、有色等權重逐級回落,幸有地產、保險、鋼鐵、石化等板塊輪番出動護盤,滬指2300點才得以勉強守住,地量低價預示著后市再創新低的概率仍較大。在此弱勢盤整市道,題材股炒作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一方面是前期熱門題材股如傳媒、環保、新材料、農業、生物醫藥等先后反彈,不過也僅是龍頭股表現稍好,如天舟文化、先河環保、聚光科技、天晟新材、中鋼吉炭、萬向德農、江蘇吳中等出現二次拉高或超跌反抽行情,移動互聯網、業績預增、大股東增持概念如恒信移動、道明光學、東軟載波、工大首創、新嘉聯等也有表現,其余絕大多數題材個股反彈過后又再度下行;另一方面則是備受監管新政打壓的ST板塊以及重組預期落空或事件題材兌現個股連續大幅下挫,成為近期市場調整的重災區。上述事件題材炒作“雙刃劍”——風險與機遇并存,如何識別主題事件投資機會是“餡餅”還是“陷阱”,本期我們就這一話題再次展開分析。
首先回顧一下本周影響市場的宏觀面消息和個股事件題材。本周五宏觀數據發布、歐盟峰會尋求拯救歐元辦法以及下周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等重大事件即將揭曉,導致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地量成交頻現。主要原因在于:雖然周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略低于市場預期,不過主要是PPI及CPI非食品價格的降幅較大,印證了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的事實。同時央行本周凈回籠資金1010億創8個月最高,顯示貨幣政策仍未真正轉向,之前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應對跨境資本流出、外匯占款減少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減少等。而且該消息的利多成分已被市場中提前消化,指數僅出現脈沖式反彈,其后重歸弱勢。至于歐盟峰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市場普遍預期將有一些利好政策出臺,但若會議利好消息低于市場預期或會令大盤再受打擊,故投資者多處于觀望等待狀態,料大盤也會在事件明朗后才會出現突破走勢。
另外,在影響個股走勢的消息事件方面:德班世界氣候大會本周閉幕、全國環保大會將在20日召開以及近期霧霾天“激活”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等消息,刺激了前期熱炒的環保水務板塊再次走強,龍頭股和跟風品種如先河環保、中電環保、聚光科技、三維絲、巴安水務等均大幅反彈。與之類似,自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問題決定以及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后,文化傳媒板塊獲得一波轟轟烈烈炒作,隨著本周“手機動漫標準體系”和通信業“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概念股被市場挖掘,如恒信移動、拓維信息、東方國信等,攜同傳媒龍頭股天舟文化和跟風品種驊威股份等大文化板塊聯手上攻。其他前期熱炒過的生物醫藥、農業、新材料等題材龍頭股也陸續反彈,江蘇吳中、萬向德農、天晟新材、中鋼吉炭等,不過力度稍遜于傳媒、環保等主流。一般而言,在主題投資炒作中,這種超跌反抽或二次拉高行情機會比較難把握,且反彈誘多過后板塊內個股將普遍回落,如雷曼光電、中文傳媒、大地傳媒、佳創視訊等傳媒股,因此策略仍是盯住概念龍頭或板塊新銳,短線快進快出或少量參與為宜。
與上述題材股反抽行情的火熱相比,近期備受退市政策和重組新規困擾的重組股走勢則成為冰山一角,不僅重組預期落空個股如大元股份、科力遠、ST傳媒等連續跌停,而且題材兌現或利好不如預期個股如重慶啤酒、*ST鈦白、ST安彩等紛紛補跌,連部分被媒體質疑問題個股如高新發展、中青寶也頹勢畢現。至于ST板塊個股更是受政策打壓調整的重災區,如*ST昌九、*ST博信、*ST中達、ST博元等連續跌停,提醒我們在個股出現政策性系統風險情況下必須第一時間止損。同時參與事件題材或重組品種要打提前量,因為很多主題事件在第一次出現時都會帶動相關股票的大幅上升,但第二次就不再作為催化劑存在,或催化作用弱化,像本周的軟件“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時個股炒作已波瀾不興,為此在事件題材兌現之時要及時離場,若股價已充分反映事件利好預期,更是要謹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