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國人為了防止德國人的突然襲擊,決定在德法邊界修一道鋼筋水泥的堅強堡壘,但不幸的是,法國人傾注60億法郎構筑的銅墻鐵壁,在德國人眼里形同虛設。1940年5~6月,德國主力通過阿登山脈,從馬奇諾防線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弟防線,占領了法國北部,接著進抵馬奇諾防線的后方,使防線喪失了作用。
馬奇諾防線變成了戰爭史上的一個經典笑話,現在用來意指看似表面堅固,實際毫無價值的東西。
從馬奇諾的故事里面,我們似乎讀出了點什么——上證指數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4次觸及2300點一線,從2010年7月的2319點,到本周四的2302點,但似乎總有一種無形之手在托住市場,最近一周盡管多數股票都已跌破前期低位,但金融和地產股還在負隅頑抗不愿創新低,加上最近成交量的極度萎縮,上述種種現象讓人們開始相信這里或許是底部——2300點應該一道牢固的防線。
然而,透過表面強力抵抗或支撐的盤面走勢,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歷史性規律性的東西。當然,歷史往往不會簡單的相似,還應該結合市場的客觀實際情況,把握市場的客觀規律。
首先,歷史性的大底往往伴隨著地量的出現,但地量只是相對的。今天滬市400億的成交是地量,明天300億的成交算不算地量呢?在我們看來,地量并不是見底的充分條件,只是見底的必要條件。
其次,市場往往都是不破不立,或者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當下的熊市遠沒有到絕望之時,何來希望呢?因此,未來市場只有跌破2300點,徹底秒殺多頭思維,A股市場才有可能獲得絕處逢生的勇氣。
加之,市場新股發行市盈率仍然維持在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基礎上,因此,新股泡沫的存在讓我們難以接受目前就是底部的事實。新股估值的居高不下及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定價必對二級市場形成供給沖擊。一方面,新股往往在二級市場的走勢是中石油的復制版本,一路下跌,對二級市場的信心構成了打擊,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由于IPO的發行市盈率定價過高,早已透支了業績成長性,因此,二級市場投資機在新股套利方面幾乎無利可圖。這對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另外,我們前期對A股低市盈率陷阱的分析比較多,最近有一種觀點認為銀行的低估值就是最后的防線,我們頗為認同。
筆者的觀點是,銀行股即使維持目前的盈利,也難保未來持續保持高速的盈利狀況,當實體經濟都開始出現業績下滑,甚至虧損的時候,銀行股的超額利潤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在目前經濟出現軟著陸的過程中,銀行資產并不會立刻惡化,不良資產也不會突然爆發出現,關鍵是到了經濟調整的末期,也就是蕭條期,銀行的不良資產會由于企業資金鏈的斷裂而圖窮匕見,因此,或許,現在我們對銀行利潤擔憂僅是一種預期和猜測,真正的風險釋放還需要耐心等待。但有一點重要的觀點是,如果我們對市場風險無法判斷的時候,我們不如退出觀望。
如果未來銀行股不能守住目前價格,則市場指數破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目前的2300點只是一道馬奇諾防線,隨時都可能被突破。
當然,投資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希望預測,有些則會保持隨行就市的投資法則,但無論如何,對市場出現的各種可能性都應該有應對措施。無論未來上漲,或者出現反彈,應能夠從容面對,而不是后悔踏空;同樣的道理,當市場繼續下跌的時候,亦不會孤注一擲,重倉一只股票而僥幸期待反彈。
投資大師們都說過,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既然德軍能夠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突破馬奇諾防線,那么,就不排除大盤可能以暴跌的方式跌破2300點。股市就是戰場,不是多方勝利,就是空方的勝利。優秀的投資家往往能夠看清市場的本質,發現市場多空的籌碼和力量對比,最終站在戰爭勝利者的一方。
在2012年即將來臨之際,市場是否會出現強烈的反差和變局,只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