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為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制定的上市、交易及退市等方面的規則和限制有一大堆,可謂包羅萬象。但就創業板的“退市條件”(征求意見稿)而言,還是存在著明顯的重大遺漏。即當企業一旦被法院或監管機關查實是采用不真實的經營業績數據和資料,以造假、偽裝及欺詐等方法蒙騙上市之時,在擬議中“退市條件”里面,對此并無約束和對策,更談不上從嚴處罰,直至退市。
A股的幾大板都有設計及規定好的退市制度,但20年來就是難以推行,甚至到了極其困難的程度。其主要原因及障礙,簡言之,“維穩”是第一考量,每一位主管的官員,都不會愿意自己的治下和任期內出現“不穩”。
創業板在2009年10月底開板時,深交所曾經公布過一套制度,包括退市制度。最初應該是根據主板和中小板的經驗及教訓,照抄照搬過來8條,其后又有補充3條至11條,但依然還是紙上談兵。
近期最直接的重大例證就是云南的綠大地公司欺詐發行案。今年3月21日,證監會在媒體通氣會上透露,因綠大地涉嫌信息披露違規對其進行了立案稽查。在其后的行政調查過程中發現,綠大地涉嫌“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8月18日,公司正式被昆明市檢察機關以“欺詐發行股票罪、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兩項罪名起訴。
在今年9月6日的開庭審理中,昆明檢方認定,綠大地公司在2004年至2007年6月間,使用虛假合同、財務資料,虛增荒山使用權以及苗木基地圍墻、灌溉系統、土地改良工程等項目的資產共計7011.4萬元,這些高管還采用虛假苗木交易銷售,編造虛假會計資料或通過受綠大地控制的公司將銷售款轉回等手段,虛增營業收入2.96億元。
借助“虛構交易業務、虛增資產、虛增收入”等惡劣手法,綠大地以16.49元/股的價格發行1680萬股份,IPO募集資金總額為3.46億元,并在2007年12月21日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上面所提到的2004年至2007年6月是在公司上市之前,這些造假虛增的數字還不包括公司在上市之后的造假欺詐行為。
但這一幫“欺詐發行上市”的罪犯實在好彩,竟然再一次受到云南地方的大力庇護。昆明官渡區法院的判決明顯地高舉輕放,五名被告全部被判緩刑、免受牢獄之苦;公司僅被罰款400萬元(這筆罰款還須由股東買單!);負主要刑責的董事長和財務總監均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辨方律師像猴一樣被人狠狠地耍了一通。
綠大地并非孤案。早在1998年4月2日上市的山東巨力公司董事長王清華,在1999年度虛增利潤16145.7萬元,騙取配股資格,并于2001年在深交所配股1149萬股,共募集資金15971.1萬元。因為“配股”等同于新股發行,該董事長最終同樣是以“欺詐發行股票罪”獲刑并被判罰款。
綠大地從上市至案發,其流通市值蒸發45億元。根據多位律師的估算,流通股股東索賠超過25億元。有趣的是,該公司董事長因為造假上市而成為云南省第一位女首富,有媒體披露,為獲得監管當局的理解、支持和幫助、以及為保護當地企業,云南省分管副省長兩次赴京,分管工作的省政府副秘書長至少10次赴京,與證監會溝通,但地方政府出面溝通結果不甚如意。
“欺詐發行”不僅是違法違規,更是犯罪。直接危害社會、毒害市場,當然還有直接坑害無辜的投資人。但綠大地和山東巨力最終都沒有退市,且這兩家公司剛好又都是同屬于深市上市企業。因為查遍深交所的《股票上市規則》和中小板《暫停上市、終止上市特別規定》,皆查找不到因“欺詐發行”而必須退市這樣一條規定。
不論深圳證交所當初在制定退市規則時,是否想到會有昨天和今天的“欺詐發行上市”案例一再發生,多起犯罪事實已經反復告訴市場它的真實與存在。既然違法和違規的事項,比如在最新退市條件中增設,如遭受深交所“譴責”,都需要退市。那么更嚴重至犯罪的事項,其危害程度顯然要比前二者即“違法和違規”的后果大得多,卻可以不用“退市”,這在邏輯上也明顯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