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急轉直下,在2530點一帶阻力區(下降通道上軌)久攻不下之后,出現斷頭鍘刀式放量下跌形態,重回下降通道內,宣告本輪反彈行情告一段落。在這種弱勢氛圍下,上期筆者提及的“電動汽車及充電裝置、儲能技術”等主題事件,以及少數摘帽股或重組品種成為弱市中的最大亮點,其中又以動力源、上海普天為首的電動車充電概念股;億陽信通、中電廣通等巴菲特參股IBM概念股;國網電科院定增入主的置信電氣、云投集團意向接手的*ST大地、完成破產重整并重啟定向增發的ST金化等重組股和摘帽股三聯商社等表現最為搶眼。
這些逆勢逞強的黑馬個股,其炒作邏輯就是隱藏在背后的事件驅動交易行為,不過這種受消息刺激的短線交易行為,風馳電掣般炒作帶來的往往過山車行情,一般投資者很難把握其中操作節奏。即便是概念炒作、板塊特征明顯的主題投資,也存在炒作過度和價值回歸的風險,正如本周同樣受到事件驅動的環保、軟件、光伏、國際板等概念股一度沖高后便反復走低。為此,如何把握這種事件驅動交易規律呢?本期我們將延續上周話題,進一步探討這一交易行為規律及其特征。
首先,回顧一下本周事件驅動交易的實戰案例。上周末有關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新政出臺,構成對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相關產業的重大利好,特別是后者扶持力度超乎市場預期,因此市場重點挖掘了奧特迅、動力源、上海普天等新能源汽車充電概念股,并迅速拉出2個漲停板。緊接這一炒作的是受巴菲特斥巨資購入IBM事件驅動,與IBM合作或參股的上市公司如億陽信通、中電廣通、信雅達、長城電腦等,同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完成了快速炒作。但是,環保業規劃、PM2.5納入空氣監控、軟件大會、光伏產業整合、國際板傳言等消息炒作可謂虎頭蛇尾,環保、軟件、光伏等板塊甚至出現了借利好拉高出貨的惡劣形態。如果操作節奏如果把握不好,追漲往往被套,這一交易模型蘊藏的投資風險值得投資者引以為鑒。
其實,事件驅動交易策略只關注某一事件或政策對相關股票的炒作催化效應,因此對事件利好程度和市場預期的判斷就相當關鍵,應重點觀察事件利好板塊個股有無跑出龍頭品種,即最先啟動或最先漲停甚至連續漲停個股。同時,事件驅動交易這種“流動性推動為主”的盈利模式關注,通常是靠短線快速搶籌、大幅拉升龍頭股、營造龍頭和跟風效應,并形成連續漲停的逼空效應和惜售心理,或以大幅對倒的高換手率提高市場平均成本,造成籌碼假集中的相對鎖定狀態,以便拉升至相對高位后逐步派發,或形成高位整理平臺,二次拉高反復誘多后出貨,本周傳媒、環保、軟件等都出現了這種單日大幅拉升誘多,次日低開將跟風盤一網打盡的現象。所以,這一策略要求我們只能第一時間介入龍頭股及其第一波主升浪,應盡量避免參與跟風品種,這與主題投資板塊炒作效應及策略有所不同。
另外,主題投資策略中特有的龍頭不倒行情不止、頭雁(龍頭股)輪流飛、行情末段跟風補漲現象,也與短線事件驅動交易存在較大差異。如本輪傳媒板塊行情,龍頭股浙報傳媒、天舟文化、雷曼光電,跟風品種中文傳媒、華誼嘉信、奧飛動漫等等,炒作不斷深化推進,當上周龍頭股滯漲、跟風補漲股崛起表明行情已漸進尾聲,同樣環保板塊的中電環保、先河環保、軟件的久其軟件、浪潮軟件等龍頭股及其跟風品種興源過濾、長青集團和三五互聯、中青寶等先后倒下,意味主題板塊炒作風險已經來臨。